姚燮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生平

早年经历
  嘉庆十年,姚燮出生于镇海县城谢家河塘。姚燮祖籍浙江诸暨,后迁北仑,姚燮生于北仑。祖父姚昀著有诗集,在地方上颇有文名,父亲姚成是县学秀才,曾在镇海乡勇局供职,家境清寒,姚燮曾有“五世儒素风,俭朴诚适宜”之自述。姚家有“小有居”,内“泉石寄邃,花木茂微”,每逢春秋佳日,姚昀便邀当地文士来“小有居”饮酒、赏花、赋诗。姚燮自幼就是在诗的环境中长大的。姚燮周岁识字,五岁能诗,童年所作《灯花诗》,大受父辈诗友赞赏,可说是个早慧的孩子。以后他博览群籍,涉猎面很广。姚燮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不仅在诗、词、骈文等文学领域有成就,同时对经史也颇有研究,并且善于绘画,对绘事的鉴赏水平也很高。20岁结婚,妻子吴氏是江苏武进人,出身贫民,耐辛劳、安本分。22岁,进县学为“秀才”,此后近十年内,他经常出门漫游,踪迹遍及浙东、浙北、苏南一带山川。并参加了友人叶元阶、厉志在宁波府创办的枕湖吟社,与叶、厉等诗人们一起经常吟诗作画。

词集行世
  道光十三年(1833),姚燮的第一部作品集——《疏影楼词》刊刻行世。从此在文学上崭露头角,成了“甬上名秀才”。《疏影楼词》是他从29岁前所作的两千余首词中精选318首结集而成的,词的内容大致有题画、写景、寄赠、咏物、拟古等方面。总的看来,姚词内容比较狭窄,但也有声情激越的好词,如《疏影·自题词集》《水调歌头·太湖晓渡》《沁园春·赠柳仙》;也有正面写民间劳动和农民困苦生活的作品,如《迈陂塘·水车》。在艺术上,姚词讲究声律与辞藻,语言凝炼倩丽、精致纤巧、含蓄婉约,可谓引人入胜。对于《疏影楼词》的评论者很多,其中梁启超的评咏基本上符合实际,梁的《望江南·饮虹簃论清词百家》曰:“鸡舞镜,顾影自生怜。跌荡每从宛妙生,野桥埋首不知年。考证著新篇。”

科举不顺
  姚燮虽然才高学富,只是在科场上却很不得意,道光十四年(1834年)中举后,得到了浙江学政陈用光和主司(主考官)徐宝善两位名流的赏识。次年三月,到北京参加春闱考进士,没有及第。发榜后,姚燮没有及时返家,留在北京埋头读书准备再试。第二次会试落第后,他不再闭门苦读,而是活动频繁,结交了不少名流,如翰林院编修、御史黄爵滋,著名诗人与诗论家潘德舆,户部主事、员外郎与御史汤鹏,清代著名诗人张际亮,近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魏源。姚燮与这些文章家、诗人、朝廷大臣相聚饮酒、吟诗论文,思想上、文学艺术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后又多次进京赶考,直到道光二十四年(1844)第五次应试失败,他便绝意仕途,在家坐馆教学,发奋著述。

晚境清贫
  姚燮一生著述很丰富,教出来的学生也很多,名重一方,堪称为浙东名士。但读书人不会理财,中年时家道中落,生计无着。又因鸦片战争,英侵略军攻陷北仑,全家避难宁波,生活更加困迫,徐时栋于道光癸卯秋记姚燮的生活情况道:“是岁余客杭州,有传某伯(姚梅伯)死者,比归知无恙。过之观中,方作道士装,为人忏悔。相视而笑,出手注《玉枢经》论茗共谈。”弄到寄食道观、当道士糊口的穷困地步,可见姚燮的晚境是够悲惨的。 ▲

成就

诗词
  姚燮素以能诗自负,他五岁作诗,终生不倦,作诗万余首。姚燮早年诗重性灵,自言:“曩昔为诗,取法袁简斋,下笔立成,觉抒写性灵,具有机趣。”他二十九岁时刊刻的《疏影楼词》大都描绘欢情爱意和风光山色,笔绪悠闲,词采绚丽,这大概是他“少年忘检束,避礼法如槛困”那种少年得志、风流名士性情的自然流露。其中有些写景诗,有一定的艺术成就,如《韩庄阁舟中七夕杂诗》:“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鞓红晚气凉。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描写秋夜月色颇有意趣,这是他少年不知愁滋味时的诗风。等到他三十岁才乡试中举,以后又屡试不第,勤读苦吟捞不到一官半职,再加生计艰困,“十载九出门”,终年在外奔波也没法解除家中妻儿的饥寒,弄得“寒衣在典不可赎,赤手思炊米无宿。我心如棘君首蓬,相对吞声抵悲哭。”(《夜坐吟二章示内子》)无衣无食,东借西易“向邻贷得一斗余,计口不敷三日需”(《无米行》)的地步,环境变了,心情变了,诗风也就变了。那时姚燮作诗“一以古法为尺绳,不阿不隐”,重寄兴,重讽喻,而厌弃性灵派的诗风了。认为神韵派、性灵派的诗缺乏社会意义,“施(闰章)王(士祯)树坛坫,其实皆俳优。后来草窃辈,乃有袁赵俦。”彻底否定了王渔洋的神韵派和袁子才性灵派的诗,虽然有点偏激,但也说明那时姚燮的诗更能正视现实,接触社会了。《复庄诗问》的诗大都是反映人民的苦难,诗人推己及人,写了不少有社会意义的诗篇,如《哀雁》:
  海上之雁尔何来?上飞下飞相徘徊。自云朔方岁饥苦,欲托残生到南土。
  南人苦旱如北潦,江芦洲笋多枯槁。富家有粟仓廪闭,贫户有鸡卖无地。
  曷安尔身为尔计,海上穷兵善矰缴。将得尔肉谋一饱,不则流落江南乡。
  千里愁云迷故道,雁乎尔归兮归尚早。
  这首诗反映道光年间外敌入侵、朝政腐败、国势虚弱、南旱北涝、哀鸿遍野、饥民嗷嗷的实际情况。诗人将“哀雁”比作流离失所的灾民,沉痛地写出时代的悲音。这类沉郁、愤懑、质朴的诗风,是《复庄诗问》的基调。从“谋生吾亦倦,前路尔何依,风雪稻粱尽,关河岁月非”。(《闻雁》)这类诗篇来看,诗人的感情已和苦难的人民交融在一起了。
  鸦片战争以后,诗人的心情更加亢奋,诗境更加开阔,每首诗都充满着反帝爱国思想。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英军攻陷定海,北仑、宁波、慈溪、余姚、奉化等地都遭到侵略军的蹂躏,姚燮一家从北仑逃到宁波,两个儿子几乎遭害。到了宁波,文武官员率先逃走,英军不伤一兵一卒便占领了宁波。姚燮在逃难途中见到种种悲惨景象,义愤填膺,写了不少怒斥侵略者暴行和反映人民悲惨遭遇的诗,如《捉夫谣》:
  城鬼捉夫如捉囚,手裂大布蒙夫头。锒铛锁禁钉室幽,铁钉插壁夫难逃。
  板床尘腻牛血臊,碧灯射隙闻鬼嗥。当官当夫给钱粟,鬼来捉夫要钱赎。
  朝出担水三千斤,暮缚囚床一杯粥。夫家无钱来赎夫,囚门顿首号妻孥。
  阴风掠衣头发乱,飞虫啮领刀割肤,谁来怜尔喉涎枯!
  诗中描写侵略者的凶残、民夫生活的悲惨,若不是诗人亲见亲闻,是不会写得如此具体、如此深刻的。
  姚燮的另一类诗是反映鸦片战争中坚持抵抗、视死如归的英勇壮士,如《闻定海城陷五章》之二:
  蜃雨濡军帻,狞飙拉将旗。饮泥怜久饿,摩壁誓同危。路绝晨嘶马,云昏夕堕鸱。衔恩持死力,力尽死何辞。
  描写英雄将士栉风沐雨、忍饥挨饿、视死如归、坚持战斗的精神,是相当感人的。姚燮后期诗风趋向悲壮,和他早期诗的轻靡是迥然不同的两种风格,这当然和国难、家难促使姚燮思想感情有变化密切相关。

戏曲
  姚燮在戏曲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两部姐妹篇《今乐考证》和《今乐府选》就是明证。《今乐考证》按年代排列戏曲作家,在每个作家后记载作品名目,名目后又附作家生平的记载和诸家评论,还间有剧情提要和作者自己的考证,全书计13篇,为晚清以前的戏曲算了一笔总帐。它的记载是空前详尽、丰富的;总计入载宋剧975种,元明清杂剧203家1176种,金元明清院本316家116本。与《今乐考证》差不多同时,编写了《今乐府选》,这是一部琳琅满目,包罗万象的戏曲总汇,全书入载的金元明清诸宫调、杂剧、传奇、散曲达429种,计192册。通过它,可以使我们对中国戏曲发展的面貌有个比较完整的了解。对于《今乐考证》和《今乐府选》,姚燮都倾注了极高的热情,付出了艰巨的劳动,但毕竟个人精力有限,作者去世前,这两部书都没有最后定稿,还存在着不少讹误。但是正如郑振铎所说:“当举世不为之时,梅伯独埋头于戏曲的探讨,……而像他那样的有网罗古今来一切戏曲于一书(《今乐府选》)的豪气的人,恐怕自古到今还不曾有过第二个人!”

骈文
  姚燮喜作骈俪文,有《复庄骈俪文榷》初编和《复庄骈俪文榷二编》,初编112篇,大多作于道光二十四年至咸丰三年(1844~1853),二编125篇,作于咸丰(1851~1861)年间。综观姚的骈俪文,其中有不少思想性、艺术性较佳的作品,如纪念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反映当时灾荒、疾疫等社会问题等的作品。除了那些淋漓挥洒的长篇外,还有若干清新隽永的小品,如《邢湖观秋荷记》,时人徐有栋、王韬等人也有较高评价。

书注
  姚燮十分喜读《红楼梦》,常在书眉、回间加以批点。这些批点,后人极为重视,把它和小说一起排印。光绪初年的《增评补图石头记》,印有“大某山民”姚燮、“护花主人”王希廉、“太平闲人”张新之等人的评语,广大读者对此书极为喜爱,一再被翻印,版本有木刻本、石印本、铅印本,书名有《大观琐录》、《金玉缘》、《红楼梦》,直到民国时还被多次翻印,“大某山民”一时几乎借《红楼梦》而家喻户晓。此外,姚燮还对《红楼梦》作了全面的考察,著有《读红楼梦纲领》,全书共有三卷,卷一为“人索”,卷二为“事索”。卷一卷二是小说中有关资料的辑集与统计,大部分是钩稽小说所提供的历史材料。卷三是“余索”,包括“丛说”、“纠疑”、“诸家撰述提要”等。

绘画
  姚燮生前,画名似乎掩过文名。他的画选题较宽,有花卉、山水、仕女、静物、佛像,其中尤以梅花最多最好。姚说过:“平生画梅几千幅”,“画本流落半天下”。画的梅“回笔故作倔强技,千丈而落有石势”,表现了他自身的气质。朋友们称赞姚画的梅花风格雄健倔傲,气势不凡,特具工力。朋友厉志在《题姚梅伯画丛梅大幅》中称赞曰:“君臂如石指如铁,肝腑倔强气腾骁。”姚燮在浙江、上海、苏南往来时,以卖画自给,绘画创作是他平生要事之一,王韬说他在上海时以卖画著称,其画:“工画梅,兴酣落墨,媚态横生,人物、花卉无不奇特。字尤古峭拔俗……所得润笔资,挥霍殆尽。于卖画外,绝无求于人。”这些记述,我们可以想见姚当时的绘画成就和生活状况。 ▲

藏书故实

  五次考进士均落第,便绝意仕途,发奋著述与讲学,学生满天下,名垂一方。一生著述甚丰,藏书甚富,建有书楼“大梅山馆”,教授、著书、校勘于此。有《大梅山馆书目》16卷,著录图书3000余种,其中古今杂剧400种,佛道图书300种。道光二十一年(1841),英军攻入镇海,全家逃入鄞县四明山,因生活穷困,藏书多流失。起初流入蔡鸿鉴“墨海楼“甚多,后转流入李庆城“萱荫楼”者,有明椠本88种,抄本36种,清椠本336种。此间,所作诗词不少是歌颂反侵略斗争,揭露敌人罪行,谴责投降派,悲愤激昂。著有《复庄诗问》、《复庄骈俪文榷》、《蔬影楼词》、《今乐考证》、《今乐府选》、《读红楼梦纲领》、《退红衫传奇》、《梅心雪传奇》等。建国后,部分遗作和藏书为古物陈列所收藏。后归于宁波图书馆。——《中国藏书家通典》2005年版。 ▲
作者《姚燮》的诗文

行香子 万古香阁

姚燮姚燮 〔清代〕

三级悬櫋。四部分笺。笑曹仓、万卷云烟。汗充富贵,脉望因缘。

等撷琼林,搴珊网,泛珠船。

绳约芸编。鉴烛针研。定儿俦、终贾能贤。遗金笑误,守墨知坚。

甚酉山校庚经拜,乙藜燃。

夏夜独坐杂述八章四叠秋兴韵 其一

姚燮姚燮 〔清代〕

隔树旌旗砦似林,横天箕斗与昭森。潮翻乱荻江无翳,蝉语高楼月未阴。

閒索残樽供薄醉,聊从旷夜致清心。邻姑未解秋风怨,预向桐垣试练砧。

兰陵曲

姚燮姚燮 〔清代〕

兰陵江水春摇溶,水影善媚春花红。兰陵女儿住江上,隔花临水花无容。

以笑泥客客心醉,娇颜能夺春酒浓。十三随母习弦管,博解曲意情益工。

轻鬟薄粉变新饰,垂袖不肯回春风。春风吹柳柳绵脱,柳叶深深弄帘夕。

黄鹂紫燕交拚飞,嫩干柔条折不得。折不得,愁柰何?

今宵江上春月好,明日江头春雨多。

拟晋人欢闻变歌六章 其二

姚燮姚燮 〔清代〕

画棂金屈戌,明月交枝梧。五更梦十醒,只闻啼独乌。

拟晋人欢闻变歌六章 其四

姚燮姚燮 〔清代〕

对面同背面,见欢安足多?马能走千里,不能踰黄河。

黄村和林溥题壁诗

姚燮姚燮 〔清代〕

梦回双阙远,春尽百花飞。此去愁弹剑,无言泪满衣。

沙云空尔捲,檐鸟漫人依。多少天涯客,纷纷各自归。

法雨寺二十韵

姚燮姚燮 〔清代〕

须弥四天下,昙钵浮幻泡。谁疏玉龙脉,暗结珠莲胞。

雷枯震旦閟,星陷金天䫜。缒絙夺蜀隘,搜丸开秦崤。

一握地不受,百灵神所教。栉丹桂甍耸,滤翠兰欂交。

琼斲秋虹梁,花妥春霞旓。空烟琉璃阶,绮月珊瑚罺。

玑㻗凤檀飐,霹礰鼍鼓捊。藤涩悬冥梯,斗朗罗泓坳。

崖泉霏紫澜,石骨蜷青骹。密音摄妖聻,上象森貘犛。

疏眉万峰列,古睫千蚊巢。中黄灵蚌吐,太碧神鹰捎。

祅童月雕面,善女璎拂髾。东翳澄大晖,西籁回远䬘。

皇式布曭晃,寂隐归矇聱。壶冰魄资濯,琴柱心辞胶。

怜闵阎浮提,参悟元命包。但乞镰薙蓬,奚问钟悬瓟?

冬日独醉书感八章用少陵秋兴韵 其六

姚燮姚燮 〔清代〕

岂真太白谶旄头,靳与河山洗闇秋。馈腊鸡豚空故社,延春花草有新愁。

高阳不照重泉蜮,急雨徒欺过峡鸥。十万苍生方待命,眼中谁是李崖州?

江都李育过访寓斋缕谈近况诗以慰之

姚燮姚燮 〔清代〕

年壮气先馁,命在贫难逃。砯尔冰铁心,苦受尘沙挠。

怀中秃毫笔,铦过并州刀。镂刻极无内,元象耽其劳。

每擘一幅缣,满意千金褒。出入公府门,上座矜布袍。

浩然空山风,能抑青云高。渐惭微技名,终非名世豪。

仰悲西日驰,醉作蓬首搔。还归广陵郡,巷曲春生蒿。

誓徇妻孥居,不越门限牢。络纬苦短声,已涩秋烟缫。

破戒为近游,手击兰陵桡。似艳山塘春,七里开缃桃。

十万黄羽莺,舌啭银簧娇。大贾多珍珠,百珠穿一绦。

赌侠鸳鸯楼,选丽芙蓉巢。谁来人海中,听汝凄凉箫。

城西黄九娘,昨漉新瓮醪。且求过量酣,去射天平雕。

天平天飂飂,月挂长松梢。石屋如洞天,星官栖元枵。

与子共师事,学种仙芝苗。俯见逝水昏,蚁梦浮萍漂。

可怜大泽乾,一瞬归烂焦。此诗置君箧,秘之吟毋嚣。

恐使伧父闻,而谓相妒嘲。君归葺锄耒,我还谋畚橇。

后此天涯逢,肥瘦且弗料。

同谢同年增自小东门买舟由小秦淮至虹桥酒市小饮游平山堂桃花庵云山阁诸胜薄莫始归得诗六章 其五

姚燮姚燮 〔清代〕

还觅桃花庵,水廊缭疏竹。幺荷祇一花,已媚万人目。

横波出暗鬟,脆响漫钗玉。团扇谁氏郎,其思惨以绿。

孤台交四梧,潜有晚气蓄。安知无尽晖,平照野蒿缛。

塔影迎酒鞯,钟响促筝局。天末莲心烟,一眉剪湘縠。

© 2023 诗篇堂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