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祯卿

徐祯卿

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文学成就

  “吴中四才子”中,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三人,以画或书法蜚声于世,独徐祯卿以诗歌名满士林。徐祯卿在诗坛占有特殊地位,诗作之多,号称“文雄”。早期诗作近白居易、刘禹锡风格,及第后受李梦阳、何景明、迪贡等影响,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参与文学复古运动,为“前七子”之一(其他六人为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所作《谈艺录》,只论汉魏,六朝以后不屑一顾,阐述重在复古之论。其诗格调高雅,纵横驰骋于汉唐之间,虽刻意复古,但仍不失吴中风流之情。

  清人沈德潜编选《明诗别裁集》,四才子诗,只收录徐祯卿和文征明两人,文征明仅录两首,而徐祯卿诗竟辑录二十三首之多。他为前七子之一,声誉仅次于李(梦阳)、何(景明)。《明诗综》在比较徐与李、何诗歌时曰:“李气雄,何才逸,徐情深”,一语中的地指出徐祯卿诗歌的基本特征——“情深”。他虽然与李梦阳同调,但中原习气未深,江左流风犹存,吴中派清丽秀逸的风格仍有保留,较前七子其余各家诗作更有自身特点。《明史》用“熔炼精警”四字概括其诗风格。他长于七言近体,绝句尤精,清词逸格,情韵隽永。

  徐祯卿所撰诗话《谈艺录》,颇多精辟警策见解,在明代诗话史乃至整个中国古代诗话史中都是屈指可数的精品。且不说前后七子及其追随者们对此备加推崇,就连以反复古自命的钱谦益,也对徐祯卿这篇诗论大加赞赏:“专门诗学,究订体裁,上探骚雅,下括高岑,融会折衷,备兹文质,取充栋之草,删百存一,至今海内,奉如圭璧”。现代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甚至直接将“谈艺录”用作自己的著作之名。徐祯卿作为“吴中诗人之冠”(《明史》卷286),是当之无愧的。 ▲

诗学思想

  徐祯卿的思想。其思想仍依其生平分为两个时期,其前期对儒、佛、道、文学等兼收并蓄,体现出一种大体符合吴中地域的知识杂进性特征;后期大体可以王阳明所说的“学凡三变”来勾勒其思想的转变轨迹。“末世论”思想是徐祯卿对时代特征的一种概念性把握,也是其思想的一个基础起点,徐氏对文学复古的倡导、一生潜心“玄学”等都与其欲拯救“末世”的意图相关。徐祯卿的思想历程是与整个时代结合在一起的,每一次转变大都体现了其精神结构的转换,从时间来看,徐祯卿是七子典范作家中较早由文学转入道学,又最早转向心学之人。《谈艺录》与徐祯卿的诗学理论。《谈艺录》是徐祯卿的诗学理论专著,其诗学思想可以概括为在“复古”观念的观照之下,以“情”为核心带动“气”、“声”、“辞”、“韵”、“思”等诸理论要素的诗论体系。其时的社会政治、思想潮流以及吴中文人的文化复古思潮、感受主义与审美主义的膨胀均为徐祯卿“主情”、“复古”观念的产生提供了极有利的环境。“因情立格”说则是徐氏对情感与格调的相互关系所作的探索,为复古派提供了一个学习汉魏古诗的基本途径。徐祯卿吴中时期的诗歌与吴中地域性因素的关系。徐祯卿早期的习诗系统为六朝、中唐白居易、刘禹锡,又兼以晚唐,诗歌以“情深”为主要特征,风格哀婉清丽,诗中涌动的“愁绪”及对意象系统的选择形成其感伤化的诗境。徐祯卿前期诗歌主要是融入吴中一脉,具有很强的吴中地域性,但又有鲜明的个体性特征,特别是对“情”的吟咏与张扬在吴中“主意”的诗坛环境中显得尤为突出,同时也成为其入京后加入复古主义阵营的前在因由之一(另一主要因由则是其复古主张)。徐祯卿与李梦阳等七子盟友的交往与转变。相对而言,在七子盟友中徐氏与李梦阳往来密切,特相友善,与边贡、南京作家群中的朱应登、顾璘亦交往颇多且情谊深厚,与何景明也有往来及诗歌酬赠,但相聚时日极短,而其与王廷相、康海、王九思、郑善夫等人交往的记载不多。关于徐祯卿后期诗歌观念的转变问题,本文主张其诗学观念在后期并没有发生大的转变,只是因指导其后期诗歌创作的观念由吴中风习转向复古理论,才导致习诗系统改趋汉、魏,诗歌内容、艺术特征等也发生转变,但同时也保留了前期情深、清丽等特征。可以说徐祯卿的后期诗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北文风的交融。李、徐论辩及二人诗学思想辨析。在前七子复古运动史上,徐、李二人之间发生了一次诗学理论上的论辩,本文对论辩的具体时间、起因、过程以及论辨的态度、结果等做了比较细致的考察。李、徐二人的诗学观念在“复古”、“主情”等基本主张方面是一致的,‘但在次一级层次上还是有些差异,并且这种差异根深蒂固,始终存在,如在“复古”观念方面,二人对具体的复古统序、复古范型内部要素的选择等还存在一些差别。 ▲

生平

  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人称“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早年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 在文学流派上,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和王廷相并成为“前七子”,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王世贞《艺苑卮言》内引有“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书法亦是一绝,王世贞称: “待诏小楷师二王,精工之甚,少年草师怀素,行笔仿苏(轼)、黄(庭坚)、米(芾)及《集王书圣教序》晚岁取《集王书圣教序》损益之,加以苍老,遂自成一家。”

  徐祯卿著有《迪功集》、《迪功外集》、以及文学批判著作《谈艺录》。

  徐祯卿16岁著《新倩集》。但早年屡试不第,读《离骚》有感,作《叹叹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作《江行记》;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与文征明合纂《太湖新录》;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闻鞑靼入侵,官兵抗战不力而败,又作长诗《榆台行》。同年中进士,因貌丑,不得入翰林,改授大理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贬为国子监博士。

  徐祯卿后期信仰道教,研习养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于京师,年仅33岁,为四才子中最早过世和享寿最短的。徐祯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翦胜野闻》(该书多诋毁明太祖的内容,实为诬告)、《异林》等。 ▲

作者《徐祯卿》的诗文

寄杭东卿

徐祯卿徐祯卿 〔明代〕

西湖十月烟水平,梅花参差千树明。越王城畔气应早,林逋宅边江更清。

驿使章台空寄别,霜天玉笛暗沾缨。故人若有扬州兴,为听春鸿白雪声。

石川子歌

徐祯卿徐祯卿 〔明代〕

石川子,隐于鲁门之西。长牵青牛饮素溪,有时驾之骖文狸。

骖文狸,乃至岱宗之巅,弱水之湄。石门迢迢上通天,玉京金阙光陆离。

过谒太山君,道逢赤松师。授以长生说,鍊气服食除三尸。

青泥丹鼎子善治,玉柈他日如相赠,共尔商山歌紫芝。

陇头流水歌三叠代内作

徐祯卿徐祯卿 〔明代〕

陇水鸣不止,似闻阿儿语。
出门不见人,肝肠断绝汝。

长陵西望泰陵二首 其一

徐祯卿徐祯卿 〔明代〕

新宫犹蔼蔼,白露已苍苍。讵识神灵远,徒悲剑舄藏。

阴风振大漠,落日照渔阳。稽首攀松柏,云天洒泪长。

学谢灵运赋华子岗诗赠赵建昌

徐祯卿徐祯卿 〔明代〕

朱峦蔚灵奥,云海互盘旋。阴霞绚石室,夹筱蔽清涟。

翠羽纷啁哳,琼蕊合芬妍。桂岭屯苍霭,桃蹊迷紫烟。

朝登郡楼望,佳气郁葱芊。挹景企嘉客,临风怀羽仙。

冥赏非偶惬,神理岂虚传。建德寡民务,山水发清弦。

顺性奚矫迹,知道在忘筌。非君秉渊尚,兹理谁为宣。

岁除贻廷实太常子容同年

徐祯卿徐祯卿 〔明代〕

岁寝物务宁,时昏群化伏。劳人嘅寤歌,旅者怀出宿。

倚徙穷阴冱,屏居夜气肃。游星回素郊,严霜下庭木。

玄黰忽变节,衰株遂临复。徂生苦鲜欢,运往悲志促。

前轨修已侵,后涂谅当卜。嗟尔同行子,及此荃蕙馥。

挽刘大夫瀚

徐祯卿徐祯卿 〔明代〕

耆旧日云瘁,斯人今则亡。高门自乔木,清望惜吾徒。

久厌挥金誉,遥传奉使图。勤劳中外洽,醇介始终孚。

历职参廷尉,纡金列大夫。俄闻去秦陇,早已忆江鲈。

自耻为名累,非关索杖扶。角巾聊宴乐,园径忽榛芜。

令子中朝贵,青云奋翼俱。苍茫凶问远,浩荡国恩殊。

紫玺加封旧,黄金赐葬逾。死生三品遇,伉俪百年须。

走送连童稚,飞旌出市衢。夜台浑寂寞,霜雪正膏涂。

永与交亲隔,何言岁月徂。野风吹客泪,肠断更踟蹰。

江南乐八首代内作 其八

徐祯卿徐祯卿 〔明代〕

江南道里长,荆襄在何处。闻郎昨夜语,五月潇湘去。

送边子出刺卫辉五首 其三

徐祯卿徐祯卿 〔明代〕

尔音良不违,胡为系我思。何况当乖绝,飘飖各异枝。

款曲杯酒言,果谐符守期。努力茂时猷,聊以慰我私。

寄题泸州韩道人霞外山居

徐祯卿徐祯卿 〔明代〕

霞岭新刊处,由来古洞天。仙人炼金液,蜕此百馀年。

其事竟莫述,丹书空秘玄。忽有飞霞子,诛茅卧紫烟。

虚府澄物滓,灵根归自然。苍龙守神室,白虎伏阶前。

游心碧海外,高咏阆风巅。孤流振往派,绝理悟真诠。

余读相如赋,飘飘窃慕焉。欲跨青牛去,思餐金屑泉。

至道岂虚想,铭心非薄缘。瑶池应有会,琼笈愿相传。

© 2023 诗篇堂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