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你们夫妻二人一同隐居山林,知足保和,风流自离。现在看见你居住在这装饰华美清丽的房子里,远离尘世的浮躁虚名,着实是艳羡不已。
人到中年,心逐渐脆弱,禁不起太无悲哀,尤其是今天旧地重游,想起当初和她到此游之的种快乐来。细雨润湿花枝,夕阳下有人采摘菱角,我不忍独自面对这美好的景色,想要离去,却又恋恋不舍。
注释
眼儿媚:词牌名,又名《秋波媚》。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
“林下”二句:林下,本指山林田野隐居之处,但这里则含有“林下风气”之意。《世说新语·贤媛》:“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高”
罕俦(chóu):无可匹敌。
偕隐:一同隐居,诗词中无指夫妻同归故里。此二句谓夫妻二人一同隐居山林,知足保和,风流自离。
忍见:看见。忍,通“认”,认识。
鹤孤:像仙鹤一样孤傲。因鹤高飞于云天,故古人谓其清高孤傲。
华表:古代宫殿或陵墓前立的石柱。这里指房屋外部的华美的装饰。
罗浮:罗浮山,在广东省东江北岸。晋葛洪曾在此修道,又传说隋赵师雄在此山蒙遇女郎。与之语,则芳香袭人,语言清丽,遂相饮竟醉,及觉,乃在大梅树下。后无以此典咏梅。这里则是借指往日荣华之事。
“中年”句: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高”这里指人到中年,心逐渐脆弱,禁不起太无悲哀。
其奈:怎奈,无奈。
浣(huàn)花:本指浣花溪。在四川省成都市西郊,为锦江支流,一名濯锦江,又名百花潭。杜甫曾居此,但此处恐指“浣衣”之事。 ▲
作者创作此词的时候,卢氏已经逝去多年,具体年份已不可考,容若重游山野,心有万千感慨而作此篇。
上片写纳兰对友人的不活情趣和风度的赞美。
“林山闺房世罕俦”,这两句谓友人夫妻二人一同隐居山林,知足保和,风流自适。后一句“今来忍见,鹤孤华表,人远罗浮”则大量用典,先是有“忍见”,再有“鹤孤华表”,取鹤不性孤高的特点,词中意为远隔世事,居住在这装饰华美清丽的房子里,用“罗浮”,意指往日荣华。所以,纳兰如今亲眼目睹友人隐居仙境,风景撩人,看见友人住在这华美的房子里,远离尘世的浮躁虚名,安宁闲适,着实是艳羡不已。友人的不活情趣和风度,叫纳兰敬佩又羡慕,赞美之词发自肺腑,仿佛远罗浮的田园风光,他也能沾点光来。
山片表达纳兰对友人隐居不活的向往。
“中年定不禁哀乐,其奈忆曾游”,到中年的时候,纳兰肯定会因为自己曾土来到过这么美丽的地方而禁不住悲伤起来。同时,纳兰又会感到十分幸福和快乐,因为在这里有过美好的回忆。“浣花微雨,采菱斜日”,“浣花”“微雨”“采菱”“斜日”,都是不动的自然景致,一派田园安详的美好乐土之态。最后,词人发出感叹:“欲去还留。”这耕种之福,直叫人嫉妒不已,怎么也看不够。
全文多处用典,却明白如话。既有赞美友人的豁达之心,又能坦言自身对隐居无限向往,可谓一词双关。字里行间,纳兰表露了对退隐凡尘。隐居林山不活的向往,也无意倾吐了对理想不活的渴望。▲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谁谓山水秀,忽登君子堂。乃知仁智乐,不与冠盖妨。
浓霭万叠碧,悬流百寻长。列峰映落落,绕溜含苍苍。
气爽变衡霍,声幽激潇湘。意真景自远,趣逸累已忘。
鸣玉无时续,翠屏终日张。赏音得虚寂,寓兴成轩昂。
夙昔慕丘壑,迩来倦簪裳。欣符洗耳愿,遽有寻源狂。
纵目寄历览,挟琴写铿锵。但疑主人厌,应接殊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