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昭君辞

沈约 沈约〔南北朝〕

朝发披香殿,夕济汾阴河。
于兹怀九逝,自此敛双蛾。
沾妆如湛露,绕臆状流波。
日见奔沙起,稍觉转蓬多。
朔风犯肌骨,非直伤绮罗。
衔涕试南望,关山郁嵯峨。
始作阳春曲,终成苦寒歌。
惟有三五夜,明月暂经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早晨从披香殿出发,晚上到了济汾阴河留宿。
此时已远离故乡离匈奴更近了,不由得黯然魂逝,自此双眉紧锁,愁苦满怀。
沾在粉妆上的泪水犹如浓重的露水,泪水环绕眼睑状似流波。
每天可见之处风沙奔腾,随风飘转的蓬草也随处可见。
寒冷的风直刺人肌骨,不只侵透了身上的衣服。
含泪回头向南边遥望,关山高峻郁郁葱葱。
开始做一首阳春曲子,最后却做成苦寒歌。
南归无望,只能每月十五的夜晚,月圆之时,聊以望月来寄托相思之情。

注释
披香殿:汉后宫宫殿之一。
济:渡。
汾阴:地名。在今山西省万荣县境内。因在汾水之南而名。汉武帝时曾于此得宝鼎。汾阴河,似指汾水。
怀:怀念。胸怀。
九折:九曲九折。愁肠寸断也。九折黄河。九折坡。
敛:收敛,紧皱。
双蛾:一双蛾眉。
沾妆:接触化妆。
湛(zhàn)露:浓重的露水。
绕臆:绕心得胸臆,缠绕的臆想。
状:形状似。
流波:流水。比喻晶莹流转的眼波。
奔沙:奔腾的风沙。
稍觉:逐渐觉得。
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胡风:胡地的风。
肌骨:肌肤和骨头。
非直:不是直接。
绮罗:有文采的轻纱罗衣。我意,指美人。
衔涕:含着泪涕。
试:尝试。
郁:郁郁葱葱。
嵯峨:山高峻貌。
阳春曲:古曲。
苦寒歌:古词牌。
三五:十五,半月。▲

赏析

  昭君即王昭君,是汉元帝时宫女。匈奴呼韩邪单于来事时,汉元帝将昭君嫁给了单于。昭君出嫁匈奴的故事引起后人的无限感慨,屡有歌咏其命运的诗歌。至沈约时,昭君出塞已经成了诗歌中的传统题材了,所以此诗就题材与的达的内容情感而言并无多少新鲜之处,但在剪裁与刻画技巧方面颇具匠心,仍显出与众不同之处。作者写昭君诗却不把注意力放在昭君出塞前后的一系列具体事件的叙述上,对于昭君出塞的缘由、过程以及出嫁匈奴后的生活和最终结局并不涉及,而是着重描写她离开汉宫前往匈奴途中的所见所感,从这样的角度写,更显得集中、精致。

  诗从昭君辞别故国、北上与匈奴成亲写起。“披香殿”是汉代后宫殿名,“汾阴河”似指汾水,在今山西省的内。昭君北上时是否渡过汾水难以确知,作者此处用“汾阴河”与前句中的“披香殿”对举,意在暗示昭君已远离中原故土,进入北方边远之地,地域的转换的示行程渐远,风物已变,全诗描写的离愁别恨也从此引出。接着的四句,便转入对昭君痛苦情状的描绘。“于兹”二句说离宫北上,渡过汾水,离匈奴渐近了,不由得黯然魂逝,自此双眉紧锁,愁苦满怀。“沾妆”二句是对昭君忧伤容貌的描绘,沾在粉妆上的泪珠犹如浓重的露水,泪水环绕眼沈状似流波。大多数齐梁诗人有这么一种倾向,即描写刻画精致细腻,不厌其详,以此显示自己在这方面的才能。沈约这四句诗便是如此,然而这类精细的刻画有时也会因过于繁复而使诗歌显得板滞堆砌,缺乏生动流转之美,沈约这四句诗虽然工丽,但语义已略嫌重复,好在并未继续铺陈下去,故未使诗歌风格平弱、结构臃肿。

  “日见”句起四句诗写了沿途的景象。随着行程日远,大漠中奔沙时起,随风飘转的蓬草也随之增多。塞外凛冽的寒风,不仅沿透了身上的绮罗,而且刺入肌骨。四句诗展现了大漠苍凉萧瑟的景象,奔沙、胡风的肆虐,使人倍觉长途跋涉的艰辛,飘转迁移的蓬草,更衬出昭君远离故土、飘零异域的无限哀怨。作者此处用“日见”、“稍觉”,将由汉入胡时沿途所见景物的渐变及其对人物心理的影响刻画得很委婉细致,奔沙、转蓬等也很好地烘托了气氛。

  行行日已远,触目又皆是与故国迥异的景象,昭君更思念故国了。“衔涕”二句写她含泪南望,然而关山阻隔,故国杳渺,心中的哀怨之情更难以抑制,这里用一“试”字,颇为传神,既写出昭君频频回首引领眺望的神情,又显示了关山无极,南望非易,从而愁绪愈浓。“始作”二句写她试图用音乐排遣胸中的怨情,然而终于不能。据说汉武帝时,将公主嫁给乌孙王昆莫。“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送昭君时大约也如此,故沈约诗中有此二句。“阳春”、“苦寒”均为乐曲名,“阳春”原是楚国的古曲,此处泛指欢乐的曲子,“苦寒歌”即汉乐府《苦寒行》,这里泛指辞调哀苦的乐曲。“阳春曲”与“苦寒歌”相对,且分别用“始”、“终”二字,别有深意,实际上这两句还以乐曲为象征,总括了昭君初始入选宫中,最终事与愿违,未承恩宠而出嫁匈奴的悲剧性的一生,揭示了昭君命运的蹇踬。最后二句言南归无望,日后唯有每月十五日的夜晚,明月又圆之时,聊以望月来寄托思乡之情。这里的“暂”字用得也极讲究,思乡之情无以排遣,只得寄托于夜空中团圆的明月,这本已是无可奈何中仅存的一丝慰藉,然而这明月却并非夜夜都圆,则此情之最终不可排遣也就不难体会了。末二句委婉含蓄,富于思致,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此诗除了剪裁上颇有特色,字句的锻炼也极工巧外,还有一个特点不容忽视,即讲究声律。沈约是永明体诗歌的代的,他主张在诗歌中运用声律法则,因此,此诗有半数诗句为律句,尤其是第三、四、五、六句,就每一联而言,已合于律诗的平仄要求了,只是联与联之间尚未考虑粘接。有意识地追求声律协调是齐梁诗坛上出现的新气象,沈约在这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为后来唐代律诗的形成作出了贡献,此诗便是他声律理论在创作中运用得较为成功的一例,因此,欣赏此诗,不能不注意到这点。▲

沈约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猜您喜欢

寄题义陵吴簿义方堂

胡寅胡寅 〔宋代〕

万生天地间,灵者乃知义。
何独於义明,而利心亦炽。
兹焉分两轨,君子小人异。
录义一毛輶,百川利趋亟。
纷纷冒货贿,役役奔势位。
资之以狼贪,攘之以螳臂。
深较毫厘差,交攻兵刃剚。
大贾五日金,徙蜀死无庇。
小偷惭簠簋,褫魄对犴吏。
一生几量屐,身后粪土弃。
夫岂无良心,羽惯遂殊致。
试令呼之跖,悍目艴然视。
又或号之夷,喜笑亦随至。
也知情誉好,宁自浊污置。
颓波日不反,方跖尚当愧。
有美短簿贤,老矣能劼毖。
善为子孙谋,辟堂寘经笥。
松筠岁寒色,不种春藻媚。
郴山固奇变,其江泻青翠。
盘礴以蜿蟺,淑气宜产粹。
是将出秀民,庸称名堂意。
原言承学子,不受流俗渍。
虽共鸡鸣起,拳拳闵颜志。
本原孝而恭,由此充其类。
附翼而攀鳞,四科有升次。
或夸诡遇功,固耻与之比。
何况浮云侣,秋露草头坠。
勿忘先师言,亦何必曰利。

得报状邸吏缄至朝堂八月月单有感而作三首

岳珂岳珂 〔宋代〕

十月苍龙阙,三朝白虎樽。
无囊持塞吏,有匦达民言。
故事寻常略,遗风万一存。
独怜记廷诤,断报说开元。

作朱中书文徵犹子字说兼励以诗

韩雍韩雍 〔明代〕

云间有华族,世德乡闾推。隐君德弥彰,六子生绝奇。

芝兰间玉树,森森列阶墀。头角皆崭然,奚止称白眉。

伯也干父蛊,克家礼无违。次虽少长殊,立身率能知。

长者向文学,场屋事可期。少焉就外傅,取友能得师。

进修不怠荒,成人理无疑。我悉命以字,走笔摛文词。

厥字义孔深,诸子当潜思。荀氏十龙驹,窦老五桂枝。

联芳载典籍,千古家声垂。勉旃踵遗休,图报明盛时。

春日就李东木孝帘馆舍沽醉留诗 其二

王太岳王太岳 〔清代〕

朱弦且辍奏,《白纻》亦停吟。尊酒了无闷,春风相响斟。

修旻终古色,残草夕阳心。谭宴珍玄发,丹砂懒重寻。

逍遥咏

宋太宗宋太宗 〔宋代〕

表里分明说,深穷妙更玄。
愚迷行不到,圣事法中传。
真空本自然。今生随曩劫,
清净照三天。

台城路·惊飞燕子魂无定

蒋春霖蒋春霖 〔清代〕

惊飞燕子魂无定,荒洲坠如残叶。树影疑人,鸮声幻鬼,欹侧春冰途滑。颓云万叠。又雨击寒沙,乱鸣金铁。似引宵程,隔溪磷火乍明灭。
江间奔浪怒涌,断笳时隐隐,相和呜咽。野渡舟危,空村草湿,一饭芦中凄绝。孤城雾结。剩羂网离鸿,怨啼昏月。险梦愁题,杜鹃枝上血。

刘休休病起

朱希晦朱希晦 〔元代〕

买得南山为卜居,青松绿竹荫吾庐。日长门外堪罗雀,水满溪头好钓鱼。

脱粟饱时过禁脔,杖藜行处当安车。家僮忽报长须至,喜接平安一纸书。

送周监门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一领青衫似败荷,奈君母老秩卑何。
三年幕府无人荐,常日柴门有客过。
身畔担轻藏棒少,江头船重载书多。
故人若问军中事,为说防秋夜枕戈。

紫金山和白乐天二首示印岳印中诸子 其二

何南凤何南凤 〔明代〕

峰顶有乔松,对之知上达。蓊葱竹万竿,散作青山发。

云深石不枯,石润泉常活。晓暮听泉声,悠哉忘岁月。

赠杜介(并叙)

苏轼苏轼 〔宋代〕

元丰八年七月二十五日,杜几先自浙东还,与余相遇于金山,话天台之异,以诗赠之。
我梦游天台,横空石桥小。
松风吹菵露,翠湿香袅袅。
应真飞锡过,绝涧度云鸟。
举意欲从之,翛然已松杪。
微言粲珠玉,未说意先了。
觉来如堕空,耿耿窗户晓。
群生陷迷网,独达从古少。
杜叟子何人,长啸万物表。
妻孥空四壁,振策念轻矫。
遂为赤城游,飞步凌缥缈。
问禅不归舍,屡为瓠壶绕。
何人识此志,佛眼自照瞭。
我梦君见之,卓尔非魔娆。
仙葩发茗碗,翦刻分葵蓼。
从今更不出,闭户闲騕袅。
时从佛顶岩,驰下双莲沼。
© 2023 诗篇堂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