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啊,在海水运动的时候将要飞到南海去。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齐谐》记载说:“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有生命的万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中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注释
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北冥”,北海。下文“南冥”,指南海。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指示代词。
鹏:本为古“凤”字,这里指传说中的大鸟。
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
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垂:悬挂。
海运:海水运动。古有“六月海动”之说。海水运动的时候必有大风,因此大鹏可以乘风南行。
徙:迁移。
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齐谐》:书名。出于齐国,多载诙谐怪异之事,故名“齐谐”。一说人名。
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
水击:指鹏鸟的翅膀拍击水面。击:拍打。
抟(tuán):鸟类向高空盘旋飞翔。一作“搏”(bó),拍。
扶摇:一种旋风,又名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九,表虚数,不是实指。
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去以六月息者也”指大鹏飞行六个月才止息于南冥。一说息为大风,大鹏乘着六月间的大风飞往南冥。
以:凭借。息:风。
野马:指游动的雾气。古人认为:春天万物生机萌发,大地之上游气奔涌如野马一般。
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
息:这里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
相:互相。
吹:吹拂。
苍苍:深蓝。其正色邪:或许是上天真正的颜色?其,抑,或许。正色,真正的颜色。邪,同“耶”,疑问语气词。
极:尽。
下:向下。
亦:也。
是:这样。已:罢了。▲
一、通假字
北冥有鱼 (“冥”通“溟”,海)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邪”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呢”)
二、词类活用
1、怒而飞(怒:形容词作动词,奋发,振翅。)
2、鲲之大 (大:形容词作名词,庞大的体形。)
3、《齐谐》者,志怪者也。( 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三、古今异义
1、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流动的雾气;今义:野生的马。
2、南冥者,天池也。
古义:天然形成的大水池;今义:湖泊的名称。
3、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波动荡;今义:海洋运输。
四、一词多义
1、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
名列前茅。(名次)
2、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北山愚公长息曰。(动词,叹气)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平息)
3、之: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
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4、而:
怒而飞。(连词,表修饰关系)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连词,表修饰关系)
5、则: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就)
时则不至。(或者)
6、以:
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
7、其:
其名为鲲。(代词,它的)
不知其几千里也。(它)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是……还是……)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他们)
▲
1、庄子在本文段中讲述寓言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答: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2、 文章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有何作用?
答:作者采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大鹏起飞的气势,并不是对大鹏的赞美,重点是阐明“万物都有所待”的道理,如大鹏一样,它的腾飞也需要“凭借”。
3、说说你对“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的理解。
答:这里采用类比手法。展示了庄子超凡的想象力:在空中飞行还只是梦想的年代,庄子能设想空中的大鹏“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十分惊人;尤其是对苍天颜色的追问:“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今天看来,也是十分深奥的问题。
4、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谈谈你对本文段中的想象的理解。
答:一是在想象中夸张,如在想象鲲、鹏形象时,极尽想象夸张之能事,造成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
二是在想象中进行对比,极写鲲、鹏之大,与之相呼应的,作者又举出了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凭借的道理。
三是在想象中寄寓了自己对自由的热烈追求。▲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子虽有祈向,不可得也”。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污秽,“不可与庄语”,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这篇文章节选自《逍遥游》,其为《庄子》首篇。此文在构思上采用了文学上形象思维的写作手法,描写神话生物鲲鹏飞翔和迁徙的节律、野马、尘埃、苍天等物象,以诘问和对话的方式为全文的说理铺陈了背景。其构思精巧,结合想象与现实、对话与阐理,意图说明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全文想象丰富,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充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
冷云低,败叶委。又到秋光婪尾。东园畔、记醉绿酬红,饯春曾几。
思缠绵,意旖旎。撩乱愁丝难理。西风悄、又雾雨冥迷,酿寒如此。
赖有黄花,共晚节、傲霜未已。故人书断,海客谈空,何物能令公喜。
安得沧江里。一叶淩波,深入万苇。溯空明、弄笛船唇,歌阕明月正在水。
步出城东门,一径入深窈。坐爱茅堂静,远望众山小。
昔日繁华地,烂熳烟花绕。兵馀成焦土,荆棘映碧筱。
幸有贤子孙,复业似君少。雅集文翰友,觞咏乐未了。
醉来忘尔汝,一笑送归鸟。且复永今日,馀晖在林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