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寒

陈与义 陈与义〔宋代〕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刮风,料峭的春寒给园林的花木带来了灾难,叫人担心害怕!
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鲜红的花朵,独自在寒风冷雨中默默开放着。

注释
选自《简斋集》。陈与义(1090-1138),号简斋。宋代诗人。此诗写于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
巴陵:古郡名,今湖南岳阳市。
园公:诗人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
胭脂:一种红色颜料。也泛指红色。

赏析

  这首绝句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说到咏海棠,自然忘不了苏轼的《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其实,这两首海棠诗都是借海棠写自己。苏轼笔下的海棠圣洁、幽寂,是他贬官黄州时的写照;陈与义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时的写照。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铺垫。“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联系到下文,不仅有风,而且有雨,春寒料峭中,日日风雨,凄冷无比。更何况诗人还流离失所、漂泊无依。由己及物,想到满园即将吐蕊发芽的花木,禁不住有些担心。“怯园公”此三字,道出了诗人心境:既怯花不发,又怯花发遭雨打。

  尽管有些心情,但孤寂的诗人还是希望寻觅到些许的安慰。当他看到园中海棠时,欣喜之情油然而生:“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宋祁词《锦缠道》曰:“海棠经雨胭脂透。”海棠经雨打风吹,像湿透的胭脂一样,会有所残败。但诗人眼中的海棠,却是那样的傲然不屈:“不惜”娇色、“独立”风雨。花木不会有什么情感,有情的只是诗人,诗人“情眼观物”,便万物皆有情了。此时的海棠不再是海棠,而是诗人的化身——风流,雅致,却还有孤傲的品格。

  此诗作者开海棠喻己之风,以海棠幽寂喻自己贬官遭际。而陈简斋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不仅风致,更具品格,正是他流亡时的写照。诗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使这首诗成为咏物诗的上乘之作。联系到“靖康之难”后大多北方的宋人被迫漂泊他乡,这首诗也就获得了超越个人情怀的普遍品格。▲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建炎三年(1129年)。当时,南宋朝廷初建未稳,尚在风雨飘摇之势,金兵大有席卷江北之际。诗人被迫避乱于岳州,借住于郡守王接后园的君子亭,自号“园公”。是年春二月,诗人看到园中海棠,顿生感慨,写下了这首诗。

简析

  《春寒》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二月里风雨凄凄,春寒料峭;后两句写园中的海棠却冒雨盛开,无限生机,给诗人以启迪和鼓舞,联系到“靖康之难”后大多北方的宋人被迫漂泊他乡,这首诗也获得了超越个人情怀的普遍品格。全诗借海棠以咏志,写来浑厚醇雅,蕴藉含蓄,读来余味无尽,堪称咏物诗的上乘之作。

陈与义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猜您喜欢

千顷廨院小憩老僧旧爇左臂干缘宝叔塔一绝悯

钱时钱时 〔宋代〕

见说当年老比丘,茶毗一臂作重修。
山头宝叔成新塔,泉下应贻父母忧。

成伯家宴造坐无由辄欲效颦而酒已尽入夜不欲

苏轼苏轼 〔宋代〕

道士令严难继和,僧伽帽小却空回。
隔篱不唤邻翁饮,抱瓮须防吏部来。
?道士令,悦神乐中所谓离而复合者。
杜诗云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

游大梅山梅仙岩

楼钥楼钥 〔宋代〕

为忆西京梅子真,人言羽化匪沉沦。
海濒古嶴已无迹,山外高峰宁有神。
鲠论至今光汉传,清风犹足盪秋旻。
何须更说神仙事,终老市门良可人。

承枢札致祭羊公太傅庙有作率舜章同赋

杨维桢杨维桢 〔元代〕

岘山山头一片石,可应文墨解沾襟。
轻裘缓带神长在,深谷高陵迹自陈。
南夏山川非故国,睦州香火说遗民。
惟君独念平吴后,千载丹青忆老臣。

苦热和袁应祥用韦苏州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

郭印郭印 〔宋代〕

中扃自清凉,穿凿多门户。
神凝一气归,陋哉勤纳吐。

纪闻悼旧

杨万里杨万里 〔宋代〕

莫说湘南寺,令人绝痛渠。
中间绿国论,偶似绝交书。
衫短枯荷叶,墙高过笋舆。
人生须富贵,富贵竟何如。

题郭季宽晓耕宿钓二图

杨冠卿杨冠卿 〔宋代〕

羊裘晦山泽,貂蝉等鸿毛。
直钩道可行,一钓联六鳌。

堪笑

方岳方岳 〔宋代〕

堪笑萧生入受遗,八年师傅不相知。
偶离廷尉痴如昨,直等朱游知药罙。

题张明府清风堂三首

方回方回 〔元代〕

麦陇初秋晓吹寒,新篁摇动碧琅玕。
涤烦解愠谁相似,父老人人说长官。

残句叩槛出鱼鳖

苏轼苏轼 〔宋代〕

叩槛出鱼鳖,诗成一笑粲。
© 2023 诗篇堂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