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这辈子的命运我自己就可以断言,无须再问天,独自依靠在高楼上。我独自倚靠高楼之上,不相信世间还有人比我更愁。
客人来的时候我喝醉了正在酣眠,难以待客,请客人暂且回去。(然而)客人回去之后,我的愁情只能说与西风听。
注释
丑奴儿:词牌名,又名“采桑子”。双调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三平韵。
“此生”句:化用唐杜甫《曲江三章,章五句》:“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
危楼:高楼。
“君来”二句:《宋书·陶潜传》:“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 ‘我醉欲眠卿可去。’”▲
这首词是作于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上饶带湖时期,具体创作时间当在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至淳熙十四年(1187)间。此时受到排挤,被迫闲居,内心有深沉的忧愁,此词便展现作者内心的愤懑与无奈之情。
这首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词人无须问天,自己可占卜人生,紧接两个叠词展现了落寞孤独之情。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愁情无人诉说,只能与秋风说,表达了作者内心愁苦之广。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挚。
上片起句即言“此生自断天休问”,词人自己占卜,又何必再问天意呢?接着叠用两个“独倚危楼”,既有反复回环之美,又有不同的意思。前一个“独倚危楼”是跟在“此生自断天休问”后面的,是作者“自断”以后的结果,展示的是词人自己为自己占卜得知结果后的情态。第二个“独倚危楼”则是后面产生“不信人间别有愁”的感慨的环境氛围,词人独自坐在高楼之上,又逢清秋,落寞孤独之感难消,所以才觉得世间除了“悲秋”之感,别无他愁。
下片道友人来得不是时候,词人此时酒醉欲眠。此处连用两个“君且归休”,第一个是因为自己酒醉,不能待客,故有此语,体现词人直率纯真的性格。第二个君且归休”,则是与后面的“说与西风一任秋”联系在一起,因为作者的愁情无法与友人言说,只能说与秋风,可见作者心中的愁苦是多么深广了。
这首词的风格具有语浅意深、言近旨远的特点,词作的主旨依然是“愁”。作者壮志未酬,却被朝廷闲置田园,英雄无用武之地,这种愁情难以于人言,只有“说与西风”,则其愁苦之意,比上一篇更深一层。
▲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十一月二十七日步自虎溪至西寺摩挲率更旧碑近览前闻人故游有感而赋
龟趺千丈屹岧峣,古寺残僧正寂寥。律演金轮开印度,字遗石磴说隋朝。
续题剩有名人迹,接畛犹逃劫火烧。吊古未磨今古恨,又携筇策过前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