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威武俊美的年轻人跨上金鞍,扬鞭跃马轻驰而挂,从此牵走了她的心神。闺楼之上,年轻的妻子时时挂念他,只觉得绣被不暖,春夜更寒。
天天等他的消息,可是,寒食节过了,梨花又谢了,依旧不见丈夫的身影。相思之苦向谁诉商?秋千架下她默默伫立,背过脸儿暗自叹息。
注释
金鞭:用黄金做的马鞭。喻骑者之富贵。
青骢马:青白色相杂的骏马。
牵系:牵挂,挂念。
玉楼人:指闺中女子。
消息:指离人的音信。
寒食:民间节日,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背面秋千下:化用李商隐诗《无题二首》其一“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这首词在写别离相思同时,十分典型地表现了晏几道对自己早年生活和地位的良好感觉。“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是词人为早年的自己在做自画像。
本篇小词以精细的笔触刻画了这位少妇对行人梦萦神驰的相思。
“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起笔叙事,描绘“金鞭美少年”的形象,写其夫出游,挥金鞭,跨名马,烘托出“美少年”英俊潇洒的札姿,也是两人分离时少妇脑海中铭刻最深的一幕。
“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三、四两句写少年走后,女主人公的感情和思绪始终牵系远出的丈夫身上:到了夜晚,绣被春寒,孤灯独眠,寂寞难耐。分离留给少妇的是无堪的离愁别绪,“牵系”以下过渡到写膳者的别愁。“玉楼”、“绣被”,由物见人,暗示居者乃深处闺阁的佳丽。“绣被春寒夜”一句,渲染出佳人独守空闺辗转不寐的寂寞境况。时当阳春,燕双仡繁,夜深入静,倍增离思。“寒”字不仅点季候、写气氛,更是人物孤单冷落心境的映现。
“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五、六句写多少春寒之夜,所盼来的却是行人“未归”的消息。女主人公天天盼,月月盼,寒食节过去了,梨花开了又谢了,一次次地等待,始终没有等到丈夫的音信,随之而来的,只是一次次失望。“寒食梨花谢”,是通过节令和景物来暗示出时间的流逝,表现她无限的怅惘。
“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结拍两句,写女主人公秋千架下背面痴痴地站着,她默默地承受着相思之苦,无处诉说,也不想对人诉说。“背面”暗示出她难过,哭泣。“秋千下”本是青年妇女嬉戏之处,选择这一场景可增强艺术效果。李商隐诗有“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之句。小晏随手拈来用在此词收尾,可谓传神之笔。写出少妇思夫的心情深沉执着,又不好向他人倾吐,只好痴立于日常两人游乐之处凝想。这里以人物外在形态刻画内在心灵的感情波澜,含蓄而有韵致。
全词由别离写到别后。由行者写到居者。由形貌而暗示心灵,层层递进,摹写出主人公文静细腻而内向的性格,展现出少年思妇复杂、沉重而敏感的心态,笔致颇为灵秀。▲
晏几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冥心测玄化,难以智力争。若就得见论,似亦粗可明。
必与外物遇,始有新理成。造物凭此例,乃以有此昌。
吾人用此例,学术乃可商。邃古有巫风,物魅恣披猖。
洞庭彭蠡间,苗民所徜徉。及与吾族遇,其说稍精良。
五行通天人,八卦明阴阳。糅合作史巫,用事最久长。
悠悠及柱下,哲理始萌芒。青牛邃沦隐,赤鸟来翱翔。
又复合真伪,后以制百王。自从制作来,大义未改常。
然而微言际,委屈不可详。秦皇覆六合,天下赖以平。
左手携方士,右手挈儒生。二者交相妒,乃各盗所长。
高文冠千古,此义为宗纲。班马俨然在,吾说非荒唐。
金人既入梦,白马旋就荒。一时流略力,辟易莫敢当。
尔来数百年,惟释为主张。中间中国盛,非无梯与航。
景教说沙殚,大食称天方。摩尼辨光暗,突厥祀豺狼。
细琐不足道,如沸羹蜩螗。委蛇及赵宋,始决儒释防。
剥极在明季,弥望成汪茫。斯时利氏学,乃适来西洋。
几何及名理,一挽空言狂。清朝盛考订,汉唐莫与京。
推其得力处,讵非数与名。悠悠岁千祀,沉沉书万囊。
人事变如海,玄理日以张。寥寥数匹夫,实斡其存亡。
启非图书力,天地为低昂。先生晚出世,时正丁晚清。
新忧日以迫,旧俗日以更。辕驹及枥马,静待鞭与烹。
一旦出数卷,万怪始大呈。譬如解骥足,一骋不可程。
虽云世运开,要亦贤者诚。阳春转寒冽,风日流辉光。
两头安丝竹,中间罗酒浆。芜词发积素,为寿登高堂。
十年例见事,相对突惭惶。所赖尚能饮,当为尽百觞。
彭篯非所志,相期在羲皇。
黑公自名将,倾盖禺山坡。谈兵樽俎间,只手提天戈。
适当喉舌地,国脉在运河。锁钥固荣卫,腹心赖调和。
文武有吉甫,庙算帝心嘉。忠信挞秦楚,一心不在多。
倭奴偏水战,出没淩苍波。短兵慎相接,长技我爪哇。
丈人出奇计,攻守万无差。吾有进取策,并用夫如何。
请调三土州,家兵强莫过。亲裹土粮来,无费我公家。
功成酬以爵,否则削有加。乌艚绝港口,众兵如刈麻。
二策须兼举,相与灭么么。钟鼓闻天地,晏眠嬉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