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惜芳春·秋望

乔吉 乔吉〔元代〕

千山落叶岩岩瘦,百尺危阑寸寸愁。有人独倚晚妆楼。楼外柳,眉叶不禁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座座山峰木叶脱落,更显得山容消瘦;倚遍高楼的栏杆,每一寸都驱不去忧愁。但在黄昏,还是有位女子,独自倚着妆楼凝眸。楼外是憔悴的秋柳。人和柳叶都一样黯然,对这凄凉的秋令难以禁受。

注释
岩岩:劲瘦貌。
危阑:栏杆。

赏析

  起首两句对仗,托出了“秋望”的题面。两句的角度不同,前句是望中的秋景,后句是秋望的所在地与望者的心情。但两者又是互为映发的,其间的维系就是一种悲秋的情调。先看前句。“千山落叶”是深秋常见的景象,而作者则强调其“瘦”的特征,且谓“岩岩瘦”,简直是嶙峋骨立。但同样的景象,前人也有“落木千山天远大”(黄庭坚《登快阁》)的感受,可见景语本身无不带有观察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再看次句,“百尺危阑寸寸愁”,就明白地点出了“愁”的无处不在。这一句写的是人物的感想,登高望远,处处见山川萧瑟,时令肃杀,倚遍阑杆,始终心情黯然。“寸寸”二字,见出了伤愁的细腻多端,令人遐想。这样,前句的写景便成了愁意的外化,后句的言愁也有了物象的衬托,从追寻两者的联系来看,甚而会使读者产生望山的愁人也是“岩岩瘦”的联想:这就是词曲常用的“暗映”手法。

  第三句补明了“百尺危阑寸寸愁”的主角形象,用语清疏,而同样弥漫着哀怨悱恻的气氛。“晚妆楼”显示了主人公是一名年轻女子,“晚”虽是“妆”的修饰词,却同时有着时近黄昏的暗示意味。“晚妆楼”前着“独倚”二字,清楚地表明了她独守空闺的思妇身份,令人联想起“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温庭筠《望江南》)、“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李白《菩萨蛮》)等前人诗词的意境。全句是一幅人物剪影,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它回应并揭示了前两句的句外之旨,使读者恍然理解了她登楼远望、倚遍危阑的真正用心是在于怀人,而不只是悲秋。

  结尾二句毫不松懈,将“秋望”的哀怨之意推到了十分。“楼外柳”是女子引领注视所在,既然“千山落叶”,柳叶“不禁秋”自是意料中事。但古人又常以柳喻女子眉,所谓“人言柳叶似愁眉”、“芙蓉如面柳如眉”,则末句的“眉暗不禁秋”就成了巧妙的双关。“瘦”、“愁”、“独倚”、“不禁秋”,至此便传神地完成了女子本身形象的写照。

  古人有“词密曲疏”的说法,其实在宋词的小令中,也常以清疏之笔收韵远隽永之效。这支散曲小令就绰有宋词的韵味。▲

猜您喜欢

汉武

任随任随 〔宋代〕

殊庭深恨隔仙曹,桂馆蜚廉事转劳。
银阙尚沈沧海阔。井幹空拂绛河高。
萯阳弋猎侵多稼,朔塞旌旗照不毛。
苦信凭虚王母说,东方三度窃蟠桃。

赠仙山刚公新创香林

王柏王柏 〔宋代〕

佛说菩提泉,其性本澄澈。
人乃无芜秽,谁能还莹洁。
我观浸碧泉,泓渟貯芳冽。
恰如老师心,风止云迹灭。
忆昔著诗句,无乃太疎拙。
弹指二十年,相看头已雪。
老师闢新轩,眼方颇虚彻。
得得穴山窦,一脉引幽绝。
清泚贯花径,冷暖资众啜。
一动一以静,谁盈复谁竭。
水性本不殊,地势差有别。
即此两水间,尽是广长舌。
学子来问话,当以无说说。
但见香林香,薰蒸千万叶。

休休亭

司空图司空图 〔唐代〕

且喜安能保,那堪病更忧。
可怜藜杖者,真个种瓜侯。

题龙津亭

方武子方武子 〔宋代〕

龙津亭下水漫漫,坐久疑神杳霭间。
说道浙江人不信,向南全似越州山。

违导旨

洪亮吉洪亮吉 〔清代〕

欲言耶,负导旨,不言还负翟黑子。宫中门启戈矛森,臣宁负迹不负心。

天威煌煌距尺咫,臣宁负生不负死。高渤海,真纯臣,天文书上天颜温。

臣才区区劳奖述,清河司徒臣不及。

从人觅墨梅

裘万顷裘万顷 〔宋代〕

熏炉束诗魂,茗碗驱睡思。
掩关寂无营,翰墨自娱戏。
山寒溪正清,月澹雪初霁。
横斜两三枝,见说可人意。
天机如胸中,出手特余事。
何时翦冰纨,来对病居士。

别吴翁范翁棐翁晋兄弟三首 其二

欧大任欧大任 〔明代〕

壁立中丞第一峰,后来叠出玉芙蓉。河东从此称三凤,汝水何劳羡八龙。

寄寻梅

戴复古戴复古 〔宋代〕

寄声说与寻梅者,不在山边即水涯。
又恐好枝为雪压,或生幽处被云遮。
蜂黄涂额半含蕊,鹤膝翘空疏带花。
此是寻梅端的处,折来须付与诗家。

扇子诗

李石李石 〔宋代〕

子美来投蜀锦坊,蜀人满口说文章。
卿云已后成机杼,不是无才赋海棠。

陆游陆游 〔宋代〕

平郊漫漫觉天低,况复寒云结惨凄。
老子方惊飞蛱蝶,群儿已说聚狻猊。
中宵鸢堕频摧木,彻旦鸡瘖重压栖。
只待新晴梅坞去,青鞋未怯踏春泥。
© 2023 诗篇堂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