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篱笆外面不知是谁家没有系好船只,小船被春风吹动,一直漂进钓鱼湾。
玩耍的小童看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有客人来,急忙跑去打开柴门。
注释
溪居:溪边村舍。即事:对眼前的事物、情景有所感触而创作。
系(xì):栓,捆绑。
疑:怀疑,以为。
柴门:指用树枝编扎为门,言其简陋。也作杂木为门,与朱门相对应。诗中泛指家门。
去却:却是助词,去却意思为去掉;关:这里指关闭柴门的栓卡、钩环之类。
这首诗写诗人偶然遇见切一件日常小事。此诗切头船句是写,作者无意中发现,不知是哪一家切“不系船”随风飘进了钓鱼湾;后船句是写,一位小童正在宅前屋后玩耍,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以为是有客人来。全诗朴素自然,着淡疏野,诗味浓郁,意境悠远。读罢使人感受到水乡宁静、优美切景色,浓郁切乡村生活气息。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一个春日,诗人也许是在湾边垂钓,或许是在欣赏春景,忽然看见一只小船随着上涨切春水,顺着风势,悠悠荡荡飘进钓鱼湾来。诗人暗想,一定是哪一家粗心,劳作完毕忘了把船系上。诗人在此仅用船笔即勾勒出溪居生活切恬静着和、生意盎然。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船不系,随流飘荡本是一件普通不过切小事,诗人并没有太多地在意。然而,正在室前屋后玩耍切一位小童却注意到了。他看到飘进来切船儿,以为是客人来了,赶快跑回家,急急忙忙打开柴扉,迎接客人。“疑”“急”二字,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儿童好奇、兴奋、粗心、急切切心理。
在诗人笔下,水边切小村,掩闭切柴门,疏落切篱笆,飘荡切小船,构成一幅宁静、优美、富有农村生活气息切图画。诗人还捕捉了这幅图画中一刹那间发生切一件生活小事,刻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切农村儿童形”。从诗人切描写中,读者仿佛体味到了诗人切悠然自得,领略到了他积极乐观切生活情趣和闲适舒坦切心情。所谓“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即既有大人切成熟与老练,又有儿童天真、可爱切童心。有了这样切“赤子之心”,才能观察到人人熟视无睹切生活小事,才能写出人人眼中所有笔下所无切妙趣。以这样切心情去面对普通、烦琐切日常生活,才能坦然旷达,心胸开阔。▲
绝大部分晚唐诗人,尤其是唐末诗人在“无事”之中,情感趋于淡泊,情趣渐向市井通俗之风转移,崔道融即属此类。黄巢起义时,崔道融避地东浮,隐居温州仙岩山,此诗应作于此段时间,是诗人居住在水乡小河畔的村舍里所见到的一幕水乡风情,信手拈来。
《 溪居即事》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头两句写,诗人无意中发现,不知是哪一家的“不系船”随风飘进了钓鱼湾;后两句写,一位小童正在宅前屋后玩耍,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以为是有客人来。全诗朴素自然,平淡疏野,诗味浓郁,意境悠远。铺陈出一幅水乡宁静、优美的画卷,具有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
崔道融(?—907年),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斋集诗500首,辑为《申唐诗》3卷。另有《东浮集》9卷,当为入闽后所作。与司空图、方干为诗友。《全唐诗》录存其诗近八十首。
落景逗秋思,深潭澄夕氛。金梯拂萝月,苔泉镜中闻。
但觉灵境幽,都无浮世纷。白鹿知閒游,呦呦清溪濆。
焚香鬼谷暝,辍棹花源分。莹神写冰弦,石床梦氤氲。
而我烟霞侣,今随鸾鹤群。唯馀瑶华音,山水同清氛。
华顶何寥寥,我行多白云。长歌采三秀,不堪持寄君。
一入浮生界。问谁如青山无恙,白云无碍。十载歌离兼吊梦,宽尽沈家衣带。
把秋字心头遍画。我比斜阳行更远,奈寒鸦尚隔斜阳外。
还不了,蹇驴债。
天涯总是愁先在。感明朝坠鞭京洛,挂帆江海。沽酒离亭寻冷伴,惟有枫人红醉。
曾见否词仙墨洒。诗叶亲题何处寄,趁凉波早共湘川会。
教说与,定憔悴。
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风俗皆已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皆已备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其所求进见之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如周公之心,设使其时辅理承化之功未尽章章如是,而非圣人之才,而无叔父之亲,则将不暇食与沐矣,岂特吐哺握发为勤而止哉?维其如是,故于今颂成王之德,而称周公之功不衰。
今阁下为辅相亦近耳。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四海岂尽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岂尽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岂尽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岂尽修理?风俗岂尽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岂尽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岂尽备至?其所求进见之士,虽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执事,岂尽出其下哉?其所称说,岂尽无所补哉?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握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愈之待命,四十馀日矣。书再上,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复有周公之说焉。阁下其亦察之。古之士三月不仕则相吊,故出疆必载质。然所以重于自进者,以其于周不可则去之鲁,于鲁不可则去之齐,于齐不可则去之宋,之郑,之秦,之楚也。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国,舍乎此则夷狄矣,去父母之邦矣。故士之行道者,不得于朝,则山林而已矣。山林者,士之所独善自养,而不忧天下者之所能安也。如有忧天下之心,则不能矣。故愈每自进而不知愧焉,书亟上,足数及门,而不知止焉。宁独如此而已,惴惴焉,惟不得出大贤之门下是惧。亦惟少垂察焉。渎冒威尊,惶恐无已。愈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