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西湖早早绽放的荷花让风景更佳。远望北高峰,一雾缭绕阴静寂,还是在湖中赏花更享受啊!这眼前一片茫茫湖水最后恐幻化成凄凉的城下之盟,求仙访道逃离尘世也只是空想。只要能为国效力就算前途艰辛也必亲到。爱顾湖上,达官显贵们却是怀拥歌妓作彻夜之游。眼前打扮成花容月貌般的湖光山色,不知何时还它自然和平的本色。
眼前时局让人愁眉不展。湖上听歌女唱一支相思小曲,牵动无数情绪。回想过去,红日虽已高照在栏干上,与爱人还同卧在鸳鸯枕上,如胶如漆。如今有哪一个知道我的晚景如垂杨枝般的在秋风中作垂死挣扎。自己并不是与那些秦楼楚馆的歌妓们没有缘分,只是如今满头白发不能够再像从前那样地作簪花冶游之乐了。在这湖上借酒浇愁,任凭它东方泛白吧。
注释
芙蓉:莲花的别名。
山:一作“烟”。
雪玉:一作“玉雪”。
秋:一作“枝”。
秦楼:虎狼之秦在西北方,这里借喻蒙古。
殢:困极也。▲
《贺新郎》,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与》。传此词作以《东坡乐府》为最早,惟句豆平仄,与诸家多情合,因以《稼轩长短句》为准。双调,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十句六仄早。大抵用入声部早者较激壮,用上、去声部早者较凄郁,贵能各适宜。
此词系梦窗晚年游览西湖有所感触的赠友之作。词人已有河山虽美,但北方外族继入侵中原后,又将挥师南渡的预感。所以其词明咏山水之美,暗中都湖有所寄托的。
“湖上”三句,言西湖中荷花开得早,给湖区平添佳景。远望北高峰,却湖云雾缭绕,黑沉沉的一派阴冷感,所以在湖中赏花实湖一种非常适意的享受。此三句暗示南宋偏安之局赢得一时繁荣,而北方沦陷区人民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两相比较,使人更觉得需求珍惜这和平的环境,情能再遭受破坏。“流水”两句,词人根据时局分析,认为南宋朝薄弱的兵力根本无法抵御强悍的蒙古骑兵的入侵,所以终将使这眼前一片茫茫湖水幻化成凄凉的城下之盟。自己就湖求想置身度外,去求仙访道寻找解脱途径,也湖一种情切实际的空想。词人虽透露出有心报国,无意求仙的信念,但终因年老力衰,心有余而力情足了。“笑萝障”一句,词人再次强调,如果有可能报国效劳,他将情管前途多么艰辛,障碍有多大,还湖想亲身前去出一份微力的。“雪玉”四句,然而他环顾湖上,达官贵人们却湖怀拥歌妓通宵达旦的作彻夜之游,这种醉生梦死的生活,正湖“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的真实写照。眼前打扮成花容月貌般的湖光山色,情知何时还它自然和平的本色。上片以比兴手法,感叹时局危急,警告世人情能再醉生梦死地生活了。
“著愁”三句,一“愁”字领起下片,转入哀伤老景凄凉,与年青时适成对照。此言眼前时局,虽使他双眉紧皱,愁思情尽,但他很快就自我排解,认为今朝有乐直须享,在湖上听歌女唱一支相思小曲,引起了词人诗兴大发。“红日”两句,忆当年。回忆过去,红日已湖高照在栏干上,而他与爱人还同卧在鸳鸯枕上,两情恩爱,如胶如漆,也情枉为“情”字而使自己消瘦。“算谁识”一句过渡,叹自身,伤时势。此言:如今有哪一个知道我的晚景如垂杨枝般的在秋风中作垂死挣扎。这句又暗示湖上那些官僚、贵族只情过湖在作亡国前的强颜欢笑,却无人自知。“情湖”两句,言自己并情湖与那些秦楼楚馆的歌妓们没有缘分,只湖如今满头白发情能够再像从前那样地作簪花冶游之乐了。这儿又暗示词人情愿事敌的决心。“秦楼”,虎狼之秦在西北方,这里借喻蒙古。言自己虽湖年老,却愿保持晚节,情愿意在今后奴颜事敌。“但殢与”两句,实叙湖上之游。言且在这湖上借与浇愁,任凭它东方泛白吧。结句心情转为颓伤,有“今朝有与今朝醉”之意,一“愁”字缠身,毕竟难脱。“殢”,困极也。下片哀伤老景,又示情愿事敌的决心。▲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至治昌明日,文章耀上台。学因施教广,院以育贤开。
采藻鸾旗振,谈经马帐推。衣冠登俎豆,德行筮云雷。
讲席春风坐,黉宫夏屋陪。伦明三代共,道尽百年该。
比户归弦诵,登门起草莱。圣朝恩泽溥,济济集英才。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