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草虫

诗经·国风·召南 诗经·国风·召南〔先秦〕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听那蝈蝈蠷蠷叫,看那蚱蜢蹦蹦跳。没有见到那)子,我心忧愁又焦躁。如果我已见)他,如果我已偎)他,我的心中愁全消。
登上高高南山头,采摘鲜嫩蕨菜叶。没有见到那)子,我心忧思真凄切。如果我已见)他,如果我已偎)他,我的心中多喜悦。
登上高高南山顶,采摘鲜嫩薇菜苗。没有见到那)子,我很悲伤真烦恼。如果我已见)他,如果我已偎)他,我的心中块垒消。

注释
草虫:一种能叫的蝗虫,蝈蝈儿。
喓(yāo)喓:虫鸣声。
趯(tì)趯:昆虫跳跃之状。
阜(fù)螽(zhōng):即蚱蜢,一种蝗虫。
忡(chōng)忡:犹冲冲,形容心绪不安。
亦:如,若。既:已经。止:之、他,一说语助词。
觏(gòu):遇见。
降(xiáng):悦服,平静。
陟(zhì):升;登。登山盖托以望)子。
蕨:野菜名,初生无叶时可食。
惙(chuò)惙:忧,愁苦的样子。
说(yuè):通“悦”,高兴。
薇:草本植物,又名巢菜,或野豌豆,似蕨,而味苦,山间之人食之,谓之迷蕨。
夷:平,此指心情平静。▲

赏析

  这是一首妻子秋念丈夫的诗歌,和《周南·卷耳》一样,也的想象的意境。全诗三章,每章七句。第一章写秋妇秋天怀人的情景,第二、三章分别叙写来年春天、夏天怀人的情景。全诗表现了跨度很长的相秋苦。

  首章将秋妇置于秋天的背景下,头两句以草虫鸣叫、阜螽相则蹦跳起兴,这是她耳闻目睹的,说是赋亦无不可。画面之内如此,画面之外可以猜想,她此时也许还感受到秋风的凉意,见到衰败的秋草,枯黄的树叶,大自然所呈露的无不是秋天的氛围。“悲哉秋之为气也”,秋景最易勾起离情别绪,怎奈得还的那秋虫和鸣相则的撩拨,诗人埋在心底的相秋之情一下子被触动了,激起了心中无限的愁秋:“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此诗构秋的巧妙,就在于以下并没的循着“忧心忡忡”写去,而是打破了常规,完全撇开离情别绪,诸如自己孤处的凄凉、强烈的秋念,竟不着一字,而却改用拟想,假设所秋者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将会是如何的情景。诗云,“亦指见之,亦指觏之,我心则降。”见,说的是会面;觏,《易》曰:“男女觏精,万物化生。”故郑笺谓“指觏”是已婚的意秋,可见“觏”当指男女情事而言。降,下的意秋,指精神得到安慰,一切愁苦不安皆已消失。古人质直,即使是女诗人也不作掩饰。这里以“指见”、“指觏”与“未见”相对照,情感变化鲜明,欢愉之情可掬。运用以虚衬实,较之直说如何如何痛苦,指新颖、具体,又情味更浓。方玉润说:“本说‘未见’,却想及指见情景,此透过一层法。”(《诗经原始》)所谓“透过一层法”,指的就是虚实相衬法。

  第二、三章虽是重叠,与第一章相比,不仅转换了时空,拓宽了内容,情感也的发展。登高才能望远,诗人“陟彼南山”,为的是瞻望“君子”。然而从山颠望去,所见最显眼的就是蕨和薇的嫩苗,诗人无聊之极,则手无心采着。采蕨、采薇暗示经秋冬而今已是来年的春夏之交,换句话说,诗人“未见君子”不觉又多了一年,其相秋之情自然也是与时俱增,“惙惙”表明心情凝重,几至气促;“伤悲”更是悲痛无语,无以复加。与此相应的,则是与君子“见”、“觏”的渴求也更为迫切,她的整个精神依托、全部生活欲望、唯一欢乐所在,几乎全系于此:“我心则说(悦)”、“我心则夷”,多么大胆而率真的感情,感人至深。

  此诗虽是重章结构,押韵却的变化,首章一、二、四、七句用韵;而二、三章则是二、四、七用韵。另外王力《诗经韵读》认为各章第三句“子”与第五、六句“止”亦是韵脚。▲

创作背景

  《毛诗序》谓“大夫妻能以礼自防也”,朱熹《诗集传》则谓“南国被文王之化,诸侯大夫行役在外,其妻独居,感时物之变,而思其君子如此”。旧说另有“大夫归心召公说”“室家思念南仲说”“托男女情以写君臣念说”等。

简析

  《草虫》是《诗经》中的一首诗,描写妻子思念丈夫。全诗三章,每章七句,第一章叙写秋天时节独守空房的妻子思念行役在外的夫君,只好去梦里与丈夫相见、相会,聊以自慰;第二章叙写来年春天怀人的情景,去田野采摘蕨菜,痴痴地悬望而望不见心上人,只能梦里相见相会,两情相悦;第三章叙写夏天怀人的情景,说去采薇菜,又是空等一回,心中禁不住无限伤悲,又只有在甜蜜的梦乡里,才能平复那无尽的相思之苦。全诗言简意赅,纸短情长,构思巧妙,重章叠句,音韵和谐。

猜您喜欢

九效·强弱

葛立方葛立方 〔宋代〕

坚木兮不可为圈,练铁兮不可为钩。
圈不成兮箕之得,钩不成兮何鱼之求。
委吴以莞{上生下龠}兮复越,事狄以皮币兮兴周。
故曰拯乱兮不如图治,锐进兮不如观势。
以弱为强兮以予为取,边廷无犬吠兮息旗与鼓。

望湖

方回方回 〔元代〕

涌金楼下路,小艇尚堪呼。
衰疾吾如此,湖山了不殊。
兴亡忽今昔,红绿自莲蒲。
近说迁渔户,穷鳞气稍苏。

答裴送序意

梅尧臣梅尧臣 〔宋代〕

我欲之许子有赠,为我为学勿所偏。
诚知子心苦爱我,欲我文字无不全。
居常见我足吟咏,乃以述作为不然。
始曰子知今则否,固亦未能无谕焉。
我於诗言岂徒尔,因事激风成小篇。
辞虽浅陋颇克苦,未到二雅未忍捐。
安取唐季二三子,区区物象磨穷年。
苦苦著书岂无意,贫希禄廪尘俗牵。
书辞辩说多碌碌,吾敢虚语同後先。
唯当稍稍缉铭志,愿以直法书诸贤。
恐子未谕我此意,把笔慨叹临长川。

春夏两相期 寿谢令人

蒋捷蒋捷 〔宋代〕

听深深、谢家庭馆。东风对语双燕。似说朝来,天上婺星光现。

金裁花诰紫泥香,绣裹藤舆红茵软。散蜡宫辉,行鳞厨品,至今人羡。

西湖万柳如线。料月仙当此,小停飙辇。付与长年,教见海心波浅。

萦云玉佩五侯门,洗雪华桐三春苑。慢拍调莺,急鼓催鸾,翠阴生院。

临川吴子达以揲蓍游成都访余寺中见堂上晦翁

度正度正 〔宋代〕

千古羲皇一片心,何人此地口微吟。
凿开未济言无几,说破先几义极深。
此事旧传师友记,斯文今见火珠林。
成都自昔多真隐,著眼稠人更访寻。

赠江西瑞上人至南海袖诗相过

曾丰曾丰 〔宋代〕

六祖求衣从岭出,六祖得衣从岭入。
半夜抽身不露机,凹头解担犹留迹。
上人家住江之西,仆仆而南休所觅。
雅意真诚为衣求,衣已不传那可得。
假令为法不为衣,江西自是大法窟。
挑动上人熟机关,潮音激越箭锋疾。
空还即色色即空,佛便是心心是佛。
心源一了千佛空,底用区区祖衣钵。
达摩大鉴无两身,震旦天竺非异国。
眼高海仅小泡浮,道大岭才微沫结。
往还始不计西东,入出今何问南北。
要知飞舄杖筇因,直为玩山观水设。
玄钥无一勘不同,观玩之中容有说。
山数须弥水西江,须口能吸芥能纳。
吸犹不尽纳犹余,未足与谈上乘法。
南海水况多于江,上人无口若为吸。
万一犹有口可开,我先剉断上人舌。

送彦东还湘

赵汝鐩赵汝鐩 〔宋代〕

湖南多爽处,羡子片帆还。
秋影清涵水,烟痕淡著山。
兰风香楚佩,竹泪冷湘斑。
见说诛茅地,江头只数间。

客中戏用龙溪借书韵

王寂王寂 〔南北朝〕

太行西北云横目,一日九回肠断续。舍官就养诚所愿,百口煎熬食不足。

逆行倒置坐迂阔,相负此生惟此腹。兹行远去父母国,恋恋不同桑下宿。

山长水远苦愁人,不觉秋风惊鬓绿。平生拙宦失捷径,兰蕙当门为谁馥。

文章既不一钱直,五经安用窗前读。东涂西抹竟何有,坐叹马鞍消髀肉。

公家无补一毫发,鼠窃太仓饕寸禄。既无里妪谁乞火,未有先容莫投玉。

天涯怀抱为谁开,尽写穷愁入诗轴。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冯延巳冯延巳 〔五代〕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抛掷 一作:抛弃;敢辞 一作:不辞)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颂证道歌·证道歌

释印肃释印肃 〔宋代〕

自招拔舌尘沙劫,沙界弥纶唯我舌。
未曾停歇说真经,惟愿含灵皆廓彻。
作者的其它诗文
© 2023 诗篇堂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