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 韩非〔先秦〕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扁鹊进见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站了一会儿,扁鹊说:“您的肌肤纹理之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蔡桓公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说:“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当作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时医治恐将会更加严重。”蔡桓公不理睬他。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蔡桓公又没有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蔡桓公特意派人问他。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汤熨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辖的事情了,大夫是没有办法医治的。现在病在骨髓里面,因此我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过了五天,蔡桓公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这时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蔡桓公于是病死了。

释义
扁鹊(què):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鄚(mò)(今河北任丘市)人,他是扁鹊学派的传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沿用他师傅的名字来称呼他,以此表达对他的尊敬。扁鹊学派的最后传人是宋代的窦材,著有《扁鹊心书》,他曾说,历史上有三个扁鹊,“上古扁鹊者,扁鹊也;中古扁鹊者,秦越人也;当世扁鹊者,大宋窦材是也。”
蔡桓公:本文所谓的“蔡桓公”,据考证应该是战国时期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本名田午。
立:站立。
有间(jiān):一会儿。
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腠(còu)理:中医学名词,指人体肌肤之间的空隙和肌肉、皮肤纹理。
恐:恐怕,担心。
寡人: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君王自称。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称寡人。在文中译为“我”。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当作自己的功劳!好(hào),喜欢。(另解:好(hào),习惯。医生习惯治疗没有发作的疾病来当作自己医术的功效。读法: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医生。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好(hào),习惯。治,医治。不病,没有病。(自古上工治未病。)以,以之,用以。为,作为。功,功绩,成绩。)
肌肤:肌肉。
将:要。
应:答应,理睬。
居:用于表时间的词语前,表示已经经过的时间。
居十日:待了十天。居: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在文中译“过了”。
益:更,更加。
望桓侯而还(xuán)走: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还”通“旋”,回转,调转。走,小步快跑。
故:特意。(另解:于是。)
汤熨: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汤熨,中医治病的方法之一。汤,用热水或药水敷治。这个意义后写作“烫”。熨,用粗盐或艾草等东西外用热敷。
及:达到。
针石:古代针灸用的金属针和用砭石制成的石针,这里指用针刺治病。
火齐(jì):火剂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调配,调剂。这个意义后写作“剂”。22.司命之所属:司命神所掌管的事。司命,传说中掌管生命的神。属,隶属,管辖。23.无奈何也:没有办法了。奈何,怎么办,怎么样。
臣是以无请也:我就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意思是不再说话。无请,不再请求。是以:以是,因此。(另解:请,询问。)
使:指使,派人。
索:寻找。
遂(suì):于是,就。▲

文言知识

一、一词多义

居五日  (止,停) 
面山而居   (居住)


桓治故使人问之   (特地) 
公问其故  (原因) 


医之好治鹊病以为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君之病在肌肤(的) 桓治故使人问之(代词,指代扁鹊还走的原因) 
针石之所及索(助词,鹊译)
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可鹊译)
已而之细柳营(动词,去,到,往)


立有间(一会儿)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又何间焉(参与)
属司命之所属(管辖)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

二、通假字
1、扁鹊望桓治而还走(“还”通“旋”,回转、掉转)
2、汤熨之所及索(“汤”通“烫”,用热水焐)
3、火齐之所及索(“齐”通“剂”,药剂)

三、词类活用
1、汤熨之所及索(名词作动词,用热水焐,用药热敷)
2、针石之所及索(名词作动词,用针灸治)

四、古今异义
1、十日
古义:止、停今义:居住

2、扁鹊
古义:再一次今义:重复

3、鹊治将
古义:更加今义:有益的

4、是以无
古义:询问今义:邀请

5、扁鹊望桓治而还
古义:跑今义:行走

6、使人扁鹊
古义:寻找今义:线索

7、君有在腠理
古义:小病今义:疾病

8、桓治使人问之
古义:特地今义:事故

9、 以为
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五、特殊句式
1、医之好治鹊病以(之)为功   (省略句) 
2、使人索扁鹊,(扁鹊)已逃秦矣  (省略句) 
3、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索   (判断句,“索”表判断)▲

赏析

  《扁鹊见蔡桓公》此文讲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最后病入骨髓、体痛致死的寓言故事。意在告诫世人特别是为政者,应该勇于正视现实,直面个人灾难、社会危机,及早采取救治措施。作者在阐释道理、叙写过程中,赞颂了扁鹊之神智而鞭挞了蔡桓公的固执、愚顽,简单的语言传达,无繁复累赘,无咬文嚼字,实为佳作。

  从首句到“医治好治不病以为功”,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原因和主要人物,点出了桓侯“讳疾忌医”的主题。文章以“扁鹊见蔡桓公”一句交待了故事的两个主要人物:扁鹊姓秦名越人,医术高超;蔡桓公即下文所称的桓侯,是当时蔡国的国君。扁鹊首次指出桓侯患有疾病,不过此时病症还停留在表面,加以治疗就能防止其恶化。“立有间”三字不仅简明扼要地写出了扁鹊对病人的诊治过程,还表现了扁鹊高超的医术——仅凭片刻之间的观察,就能指出症结所在。桓侯对扁鹊的警告不以为意,甚至认为他不过是沽名钓誉之辈。桓侯否认自己有病,并认为医生都喜欢治疗那些原本健康的人,以此来当做自己的功劳。

  从“居十日”至“桓侯又不悦”,承接上文,故事情节得到进一步发展扁鹊十日后再次觐见桓侯,他说桓侯的病情已经深入肌肤,如不加以治疗,将深入身体内部。但是桓侯对扁鹊的话仍然置之不理。“复见”、“居十日”交待了桓侯病情深入的过程,扁鹊没有放弃劝谏桓侯,体现了医者父母心的负责态度。“君之病在肌肤”一句印证了前文“不治将恐深”的推断。尽管扁鹊善言劝诫,但桓侯还是不予理睬,甚至表示出不满。

  又“居十日”,桓侯的病从肌肤发展到了胃肠,扁鹊的论断进一步得到验证,如果不加以治疗,病情将会持续加重。但扁鹊劝说桓侯依然无果,桓侯对他三番五次指出自己身体患有疾病感到不悦。桓侯患疾渐深,渐入不治之境,这一情节为下文的转折做好了铺垫。

  第四段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情节急转的开始。扁鹊远远望见蔡桓侯,转身就走,这一幕情景使文章陡生紧张感。扁鹊一改之前耐心进谏的态度,说明桓侯的病已经无药可救。桓侯见扁鹊“还走”,十分不解,让人前去询问,扁鹊道出桓侯患病的各个发展阶段,及其相关治疗方法:病在表皮时,热敷即可治疗;病在肌肤,针灸可以治疗;病在肠胃,汤药可以治疗。而现在,病已深入骨髓,是“司命之所属”,就连扁鹊也无可奈何。

  故事最终结局是桓侯不治而亡、扁鹊逃秦。情节到此戛然而止,却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文章揭示了防微杜渐的道理,抨击了统治者迁怒和诿过百姓的丑恶行径。

  此文以桓侯病情发展为主线,结构流畅紧凑、跌宕有致,逐步将说理推进。作者采用三迭式手法,通过描写扁鹊的多次谏劝深化了主题。另外,扁鹊的反复劝说与桓公不以为意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不费矫饰之功便刻画出人物的不同特点:扁鹊尽心负责、医术高明,而桓公骄横自大、不知变通。▲

创作背景

  战国时代是群雄并立。诸子百家为了宣扬自己的主张纷纷著书立说、聚众讲学。《韩非子》即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在《韩非子》中,《解老》《喻老》两篇是道家经典《老子》的重要注解与阐释著作。《扁鹊见蔡桓公》即出于《喻老》篇。

简析

  《扁鹊见蔡桓公》是一篇散文。此文讲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最后病入骨髓、体痛致死的寓言故事。意在告诫世人特别是为政者,应该勇于正视现实,直面个人灾难、社会危机,及早采取救治措施。作者在阐释道理、叙写过程中,赞颂了扁鹊之神智而鞭挞了蔡桓公的固执、愚顽,语言简单平实,无繁复累赘,无咬文嚼字,实为佳作。

韩非

韩非

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猜您喜欢

定海

陈著陈著 〔宋代〕

一夜南风便叶舟,天教偿我定川游。
两崖踞海潮吞脚,万石封堤水掉头。
家家活计鱼虾市,处处欢声鼓笛楼。
不用丹青状风景,逢人且说小杭州。

残句白头逢国士

苏轼苏轼 〔宋代〕

白头逢国士,青眼酒尊开。

闫蓬头歌

胡应麟胡应麟 〔明代〕

闫先生,羽客流,发蓬蓬不裹头。身骑两白鹿,手掣䨥青虬。

前生七圣相追游,飞翔八极横九州。朝升大罗顶,暮宿昆崙丘。

木公授宝箓,王母发清讴。飞琼弄玉众仙女,行厨上食罗珍馐。

桃花万树核如瓮,东方小儿不敢求。何来醉闯拘翼座,脱巾露顶眠琼楼。

雷公轰轰上帝怒,谪向下土称蓬头。长身大腹状殊绝,赤颧红颊惊庸流。

方瞳射空碧电烱,紫髯拂地苍虹流。终朝一食气逾王,终夜不寝神长游。

严冬雪片大于席,寒冰十丈风飕飗。先生此时赤双足,单衣不御青貂裘。

道旁观者色沮丧,真仙出世谁能俦。和光颇类柱下史,玩俗或比蒙庄周。

仰天大笑暮云碧,茫茫下土皆蜉蝣。朅来偶过勾曲洞,乘鸾跨鹤三峰头。

乖龙左耳割不得,飘然一苇来南州。众中遇我心莫逆,片言立使千金投。

微辞奥旨发中夜,变化恍惚难先筹。时时诧我骨毛异,青城仙伯行相求。

三生石上事非远,努力缮性穷熏修。愧我中年薄闻道,尘埃碌碌随轩輶。

神明凋谢鬓发改,岂将七尺图封侯。感君便欲逐君去,乾坤万事同浮沤。

三公七贵竟何物,五阴四大俱悬疣。何如长啸出寥廓,霍然尽豁平生愁。

闫先生,且莫行,为我留,谪期未满堪夷犹。吾家别业武夷上,铁船丹灶悬高丘。

幔亭之君日来下,三山九曲随冥搜。他年挟尔棹歌去,坐看大海天咫尺,巨鳌赑屃浮中流。

珠宫贝殿耀金碧,清都绛阙喧琳球。鹍鹏一卧九万里,鸿鹄一举三千秋。

玉皇香案倘相忆,羽翰白日飞神州。

问道宜兴二首

岳珂岳珂 〔宋代〕

贾田阳羡说东坡,想见溪山胜概多。
曾是中营夸绣帽,尚传遗庙锁雕戈。
斩蛟义概人犹记,化蝠仙踪事易讹。
我欲问津先访古,古灵题迹试摩挲。

访古田刘无竞

戴复古戴复古 〔宋代〕

前说建阳宰,古田今似之。
难兄与难弟,能政更能诗。
文字定交久,江湖识面迟。
人传花萼集,俱受水心知。

上刘和州

刘过刘过 〔宋代〕

草树荒寒晚叶枯,又寻短棹泛焦湖。
场经古战心欲折,客老诸侯饥更驱。
去国寂寥从白眼,筹边谋画看洪儒。
袖诗来谒公就态,曾说襄阳而座隅。

月临关

胡仲弓胡仲弓 〔宋代〕

长笛一声天地寒,不堪回首月临关。
山河不二无全影,莫说前头桂可攀。

秋宵吟 雾雨酿寒,秋光向尽,和鹤公

王鹏运王鹏运 〔清代〕

冷云低,败叶委。又到秋光婪尾。东园畔、记醉绿酬红,饯春曾几。

思缠绵,意旖旎。撩乱愁丝难理。西风悄、又雾雨冥迷,酿寒如此。

赖有黄花,共晚节、傲霜未已。故人书断,海客谈空,何物能令公喜。

安得沧江里。一叶淩波,深入万苇。溯空明、弄笛船唇,歌阕明月正在水。

墨君十咏·弄雨

王铚王铚 〔宋代〕

一段风烟笔下开,小枝带雨思萦回。
障风一袖如相向,说与嫦蛾泪落来。

感昔二首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谈攻说守漫多端,谁把先朝事细看。
弃夏西陲忘险要,失燕北面受风寒。
傍无公议扶种李,中有流言沮范韩。
寄语深衣挥麈者,身经目击始知难。
© 2023 诗篇堂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