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溱洧

诗经·国风·郑风 诗经·国风·郑风〔先秦〕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溱水洧水)又),河水流淌向远方。男男女女城外再,手拿蕳草求吉祥。女说咱们去看看?男说我已去一趟。再去一趟又何妨!洧水对岸好地方,地方热闹又宽敞。男女结伴一起逛,相互戏谑喜洋洋,赠朵芍药毋相忘。
溱水洧水)又),河水洋洋真清亮。男男女女城外再,再人如织闹嚷嚷。女说咱们去看看?男说我已去一趟。再去一趟又何妨!洧水对岸好地方,地方热闹又宽敞。男女结伴一起逛,相互戏谑喜洋洋,赠朵芍药表情)。

注释
溱(zhēn)、洧(wěi):郑国两条河名。
方:正。涣涣:河水解冻后奔腾貌。
士与女:此处泛指男男女女。后文“女”“士”则特指其中某青年男女。
方:正。秉:执,拿。蕑(jiān):一种兰草。又名大泽兰,与山兰有别。
既:已经。且(cú):同“徂”,去,笺。
且:再。
洵(xún)訏(xū):实在宽广。洵,实在,诚然,确实。訏,大,广阔。
维:发语词。
伊:发语词。相谑:互相调笑。
勺药:即“芍药”,一种香草,与今之木芍药不同。《郑笺》:“其别则送女以勺药,结恩情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又云‘结恩情’者,以勺与约同声,故假借为结约也。”
浏:水深而清之状。
殷:众多。盈:满。
将:即“相”。▲

鉴赏

  这首诗好像就是是了一个古代的情人节,或大相亲的溱面。诗中交代了时间,初春时节,春水涌流的时节;地点,溱洧之外。

  从大处是起,“殷其盈矣”,参加欢天的青年人之多,不可胜数,可谓熙熙攘攘,茫茫人海。这是下面一对情人相天的大背景。

  从小处落笔,“维士与女,伊其相谑”,从这一对少男少女的偶然相识,到二人相约同行,再到相谑,相赠爱情花,把相亲相爱的全过程进行了艺术化的忠实记录。可以说是一个很唯美的专题纪录片。

  这首诗很美,美在春天;美在爱情。尤其美的是两枝花的俏丽出现:“蕑(兰)”与“勺药”。凭借着这两种芬芳的香草,作品完成了从风俗到爱情的转换,从自然界的春天到人生的青春的转换,也完成了从略是到详是的转换,从“全镜头”到“特是镜头”的转换。要之,兰草与芍药,是支撑起全诗结构的两个支点。

  诗分二章,仅换数字,这种回环往复的叠章式,是民歌特别是“诗三百”这些古老民歌的常见人式,有一种纯朴亲切的风味,自不必言。各章皆可分为两层,前四句是一层,落脚在“蕑”;后八句为一层,落脚在“勺药”。前一层内部其实还包含一个小转换,即自然向人的转换,风景向风俗的转换。诗人以寥寥四句描绘了一幅风景画,也描绘了一幅风俗画,二者息息相关,因为古代社天风俗的人成大多与自然节气有关。诗人唱道:“溱与洧,方涣涣兮。”“涣涣”二字十分传神,表现出一片冰化雪消、桃花春汛、春风骀荡的情景。春天,真的已经降临到郑国大地。在这幅春意盎然的风景画中,人出现了:“士与女,方秉蕑兮”。人们经过一个冬天严寒的困扰,冰雪的封锁,从蛰伏般的生活状态中苏醒过来,到野外,到水滨,去欢迎春天的光临。而人手一束的嫩绿兰草,便是这次春游的收获,是春的象征。“招魂续魄,拂除不详”,似乎有点神秘,其实其精神内相应是对肃杀的冬气的告别,对新春万事吉祥如意的祈盼。任何虚幻的宗教意识,都生自现实生活的真切愿望。在这里,从自然到人、风景到风俗的转换,是通过“溱与洧”和“士与女”两个结构相同的句式的转换实现的。结构相同的东西可以使人产生由此及彼的对照、联想,因而这里的转换顺理成章,毫不突然。

  如果说对于成年的“士与女”,他们对新春的祈愿只是风调雨顺,万事如意,那么对于年青的“士与女”,他们的祈愿则更加上一个重要内容——爱情,因为他们不仅拥有大自然的春天,还拥有生命的春天——青春。于是作品便从风俗转向爱情,从“蕑”转向“勺药”。这首诗是以善于转折为人称道的,清人牛运震《诗志》、陈继揆《读诗臆补》皆认为它“妙于用虚字转折”。其实它的“转折之妙”,不仅独在虚字。如上所说,前一层次的从风景向风俗的小转折,是借重两个结构相同的句式实现的。这里从风俗到爱情的大转折,则巧妙地利用了“士”、“女”的相同字面:前层的“士与女”是泛指,犹如常说的“士女如云”;后层的“士”、“女”则是特指,指人群中某一对青年男女。字面虽同,对象则异。这就使转折完成于不知不觉之间,变换实现于了无痕迹之中。诗意一经转折,诗人便一气直下,一改前面的宏观扫描,将“镜头”对准了这对青年男女,记录下他们的呢喃私语,俏皮调笑,更凸现出他们手中的芍药,这爱的信物,情的象征。总之,兰草“淡出”,芍药“淡入”,情节实现了“蒙太奇”式的转换。

  于是,从溱、洧之滨踏青归来的人群,有的身佩兰草,有的手捧芍药,撒一路芬芳,播一春诗意。

  尽管小小的郑国常常受到大国的侵扰,该国的统治者也并不清明,但对于普普通通的人民来说,这个春天的日子仍使他们感到喜悦与满足,因为他们手中有“蕑”,有“勺药”,有美好生活的憧憬与信心。▲

创作背景

  当时郑国的风俗,三月上巳日这天,人们要在东流水中洗去宿垢,祓除不祥,祈求幸福和安宁。薛汉《韩诗薛君章句》云:“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日,此两水(溱水、洧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男女青年也借此机会互诉心曲,表达爱情。

简析

  《溱洧》是描写郑国三月上巳节青年男女在溱水和洧水岸边游春的诗歌,此诗诗意明朗、欢快、清新,展示出郑国人民有美好生活的憧憬与信心。全诗分二章,每章十二句。其两章词句基本相同,仅换少数几字,这种回环往复的叠章式,是民歌尤其是“诗三百”这些古老民歌的常见形式,具有一种纯朴亲切的风味。

猜您喜欢

次韵子瞻题长安王氏中隐堂五首

苏辙苏辙 〔宋代〕

秦中胜岷蜀,故国不须归。
甲第春风满,巴山昼梦非。
竹深啼鸟乱,花落晚蜂飞。
我欲西还去,敲门慎勿违。
唐朝卿相宅,此外更应无。
请看庭前树,曾攀屋里姝。
流传渐失实,遗老不禁徂。
试问归登物,林间翠石孤。
爱君高堂上,有似蜀江壖。
墙外终南近,檐西太白偏。
晚梅晴自媚,老竹暗相迁。
未到遥闻说,吾庐安得然。
官去空留鹤,山浮不见鳌。
竹林迎日净,槐木拥亭高。
鸟噪知人至,蝉鸣觉口劳。
谁能饮堂上,解带不穿袍。
君看原上墓,坟尽但余碑。
谁见生前贵,尘生带下龟。
高堂幸有酒,一饮岂论赀。
勉强行乐耳,古人良可悲。

李唐春牧图

任士林任士林 〔元代〕

春气熏人未耕作,江草青青牛齿白。牛饥草细随意嚼,老翁曲膝睡亦著。

蓬头不记笠抛却,午树当风梦摇落。梦里牛绳犹在握,昨夜囤头牛食薄。

戏赠惠南禅师

黄庭坚黄庭坚 〔宋代〕

佛子禅心若苇林,此门无古亦无今。
庭前柏树祖师意,竿上风幡仁者心。
草木同沾甘露味,人天倾听海潮音。
胡床默坐不须说,拨尽寒灰劫数深。

夏散辄病既病且恼因书山偈示一一禅者

释清远释清远 〔宋代〕

万劫一瞬视,尘沙不动移。若为论过未,并总入无时。

海阔波仍匝,心通佛可齐。床头木枕子,推出恐人迷。

和李致远秀才

仇远仇远 〔元代〕

平生志气隘九州,直欲濯足万里流。
讵期功名坐蹭蹬,不意岁月成缪悠。
防闲拟铸铁门限,牵挽忽作金濑游。
栖巢未稳乌鹊月,归梦已熟鲈鱼秋。
连宵风雨正僵卧,何时临壑容奇搜。
可人喜接一日雅,此地判作三年留。
说诗解字屡握手,感时怀古频搔头。
吴郡才子止丘沈,梁园旧赋余枚邹。
天上仙应无懵者,眼中客复有此不。
家声久识南北阮,笔力眇视大小欧。
我方得友颇庆快,子亦固穷忘怨尤。
蹄涔乃使鲸鲵伏,拳石难与嵩岱侔。
纷纷嗜好异齐瑟,磊磊肝胆呈吴钩。
有才未遇政何损,知尔不荐终当羞。
往事欲谈遽易了,浊酒既倾焉得愁。
平乘楼上王夷甫,下泽车中马少游。
须笑即今仕宦人,嚅唲言貌如伶优。
若为田园足以活,与尔水火无相求。
一瓢陋巷誓不出,孤云野鹤心自由。
斯文将兴天未丧,游子累累徒隐忧。

送曾季永赴道州永明尉三首

赵蕃赵蕃 〔宋代〕

去年洞贼惊郴道,闻说居民甚可悲。
太守只今谁漫叟,舂陵示吏两篇诗。

戍卒说沉黎事有感

陆游陆游 〔宋代〕

亭障曾无阅岁宁,频闻夷落犯王灵。
孤城月落冤魂哭,百里风吹战血腥。
瘴重厌看茅叶赤,春残不放柳条青。
焦头烂额知何补,弭患从来贵未形。

题古源棠和尚送青轩

戴复古戴复古 〔宋代〕

南山色射窗,北山光照户。
道人处其中,冰玉为肺腑。
兹山自开辟,荒翳几年所。
一朝得主人,荆榛化庭宇。
手披风月藏,目极烟霞趣。
居然获奇观,人境贺相遇。
道人诗更高,不作蔬笋语。
朝对北山吟,暮对南山赋。
闻说玉堂仙,击节赏佳句。

书白氏长庆集

王之望王之望 〔宋代〕

我爱乐天文,平易更精切。
笔端应有口,心事无不说。
游戏供日用,工巧疑天设。
述情悉毫厘,辨理穷曲折。
如我本欲言,挽我开齿颊。
如人病瘖哑,代我传喉舌。
惊骀拟举步,骏足过如瞥。
弱弧未及弯,强絮已穿札。
抚才初自愧,适意还深惬。
读尽一编诗,胸怀消百结。

题范良璧赞画说剑馀情卷 其一

程敏政程敏政 〔明代〕

横槊赋诗骚将喜,赋诗退虏老兵嗔。不知阅武场中士,说剑馀情得几人。

© 2023 诗篇堂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