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麝香捣成粉尘香不灭,莲藕折成寸断丝难绝。
蔡文姬的血泪如洛水春汛,苏武白头似天山雪峰。
不见无愁天子尽欢宴,宴后津水之滨清露寒。
一旦君臣被虏成囚徒,要吹羌管不禁泪涟涟。
北齐老臣过早添白发,可惜醉梦之中度残年。
人说自古春回梦不回,只见邺城风雨草连天。
注释
达摩支曲:乐府舞曲名。摩,一作“磨”。又名《泛兰丛》。
麝(shè):麝香,麝腹部香腺分泌物,此物香味浓烈,为上等香料。
拗(ǎo):折断。莲:莲藕。丝:莲藕之丝,与“思”谐音。
红泪:血红的眼泪。文姬:汉末女作家蔡琰的字。
洛水春:是用春天的洛水比喻(夸张)蔡文姬流也流不完的泪水。
苏武:西汉杜陵人,字子卿,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他奉使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
天山雪:比喻苏武的满头白发如天山的霜雪。
无愁高纬,“无愁天子”高纬。高纬,北齐后主,一位荒淫的亡国之君。花漫漫:指其奢侈无度的生活。漫漫,无边无际。
漳浦:漳水之滨,此处指漳水之滨的邺城。漳,漳水,源出山西,流经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浦,水边。
汍(wán)澜:流泪的样子。
旧臣:指高纬的祖、父两代遗留下来的老臣。霜华早:指由于忧愤而过早地白了头发。华,一作“雪”。
梦:指高纬奢侈无度的生活。▲
这是一首入律的七言古风,全诗十二行,以韵脚转换为标志,分为三层。
“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这两个比喻句,与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一机杼。“捣麝成尘”、“拗莲作寸”,显示所受戕害凌迟之难忍。但尽管如此,仍然“香不灭”、“丝难绝”,尤见情意绵邈,之死靡它。然而这所咏相思,却非儿女私情。三、四两句“红泪文姬洛水春,白头苏武天山雪”,均为倒文,意思是:文姬红泪如洛水春汛,苏武白头似天山雪峰。天山与洛水,一在塞北,一在中原,两句互文见义,同是身在匈奴,心在汉朝的意思;血泪如涣涣春水,白头似皑皑雪山,则以富于浪漫色彩的奇想,极写苦恋父母之邦的浩茫心事。以上是诗的第一层,借比喻、典故,渲染故国之思,是进入正题前的序曲。
第二层四句:“君不见无愁高纬花漫漫,漳浦宴馀清露寒。一旦臣僚共囚虏,欲吹羌管先汍澜。”运用对比手法,写高纬纵欲亡国,是全诗的主体。“君不见”,是七言古诗的句首语,用在首句或关键处,起呼告及引起注意的作用。这一层,前两句写齐亡以前。“无愁”,讥讽高纬临危苟安,终日耽于淫乐:“花漫漫”,形容豪华奢靡,一片花花世界。齐都邺城临漳水,故云“漳浦”;宴余夜深,清露生寒,既表现宫廷饮宴之无度,又借宴后的沉寂反衬宴时的热闹,令人想像那灯红酒绿、鼓乐喧阗的狂欢场面和主醉臣酣、文恬武嬉的末世景象,终究不无终了之时。后两句写齐亡之后,高纬君臣在长安为北周阶下囚,终日忍辱饮恨,往事不堪回首;偶以羌笛寻乐,也只是徒然引起漳浦旧梦,曲未成而泪先流。汍澜,承“红泪文姬洛水春”行文,意谓高纬在北国的处境比蔡文姬在匈奴更加难堪。
第三层前两句“旧臣头鬓霜华早,可惜雄心醉中老”,照应“白头苏武天山雪”,写北齐遗民的亡国之恨。当年那些邺都旧臣,空怀复国之心,苦无回天之力,只好深居醉乡,借酒浇愁,一任岁月蹉跎,早生华发,着实可叹可怜。后两句“万古春归梦不归,邺城风雨连天草”,暗示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万古皆然,对晚唐统治者敲起警钟。年复一年,代复一代,自然界的春天岁岁如期归来,邺城繁华的春梦却一去不返,唯见连天荒草在凄风冷雨中飘摇,与当年“无愁高纬花漫漫,漳浦宴馀清露寒”的盛况互相映衬,令人油然而兴今昔沧桑的慨叹,并从中悟出盛衰兴亡之理。全诗以景物描写作尾声,含有余音不尽的妙趣。
这首诗对腐败的晚唐统治集团不失为一剂有力的针砭,不过这种针砭并未引起统治集团的警醒。
这首七古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缘情造境,多方烘托。诗的主旨在于揭示高纬亡齐的历史教训,而歌咏此事的诗句却只有六句,下余六句,开头四句和结尾二句都是为渲染亡国之恨而层层着色的:先以麝碎香存、藕断丝连的比兴,写相思的久远;再用蔡文姬、苏武羁留匈奴的典故,写故国之思的痛切;而在叙述北齐亡国的血泪遗事之后,更越世代而下,以“邺城风雨连天草”的衰败景象,抒写后人的叹惋感伤。这样反复地烘托渲染,从时间、空间、情思各方面扩展意境,大大丰富了诗的形象,增强了抒情色彩和感染力量。▲
温庭筠(约812或说801、824)年—约866或说870、882年)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常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向上书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恐惧不敢逃遁,不知所为,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以求毕其说,而请命于左右。
愈闻之:蹈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呼而望之也。将有介于其侧者,虽其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彼介于其侧者,闻其声而见其事,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往而全之也。虽有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狂奔尽气,濡手足,焦毛发,救之而不辞也。若是者何哉?其势诚急而其情诚可悲也。
愈之强学力行有年矣。愚不惟道之险夷,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阁下其亦闻而见之矣,其将往而全之欤?抑将安而不救欤?有来言于阁下者曰:“有观溺于水而爇于火者,有可救之道,而终莫之救也。”阁下且以为仁人乎哉?不然,若愈者,亦君子之所宜动心者也。
或谓愈:“子言则然矣,宰相则知子矣,如时不可何?”愈窃谓之不知言者。诚其材能不足当吾贤相之举耳;若所谓时者,固在上位者之为耳,非天之所为也。前五六年时,宰相荐闻,尚有自布衣蒙抽擢者,与今岂异时哉?且今节度、观察使及防御营田诸小使等,尚得自举判官,无间于已仕未仕者;况在宰相,吾君所尊敬者,而曰不可乎?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或举于管库。今布衣虽贱,犹足以方乎此。情隘辞蹙,不知所裁,亦惟少垂怜焉。
愈再拜。
鼻祖贻谋远,承家积庆长。青箱元不坠,玉树久逾芳。
气验三嵎秀,祥占五世昌。向来蜀父老,久忆汉文章。
试问风骚将,谁登翰墨场。浮云玉垒变,秋草墨池荒。
大雅沦金石,斯文厌秕糠。九成方命舜,三变必兴唐。
东壁初观象,南箕果降光。终当荐清庙,始验出昆冈。
世喜韶音在,人皆肉味忘。遥闻望帝国,重立郑公乡。
议论看前辈,春秋守素王。谈经追服杜,下笔逼班扬。
价重连城璧,功高治水航。词源倾滟滪,才刃剧干将。
思涌辞穿月,文成字挟霜。高明齐日观,豪健敌风樯。
不但垂金薤,方期兆玉璜。径宜排稷下,不用奏阿房。
退草三千牍,深窥数仞墙。多闻正科斗,博识辨商羊。
乡党尊王烈,交游说郑庄。弦歌化邹鲁,文物见成康。
壮岁观周乐,昭时笑楚狂。风尘天下辙,日月魏中梁。
星列桥门外,霜寒璧水傍。应书随汉传,鼓箧上虞庠。
大策先多士,高谈兀老苍。诸儒甘折角,宗伯许升堂。
擢秀联龙虎,凌霄翳凤凰。西黉聊偃息,北海暂徊翔。
绛帐师儒室,青衿弟子行。至音消郑卫,俗学起膏肓。
德业方天纵,才名故日彰。筑岩宜梦说,负鼎可干汤。
宪古兴华旦,蒐儒列奉常。鲁宫传礼乐,赵铎应宫商。
金纳诸侯酎,郊崇上帝觞。朝仪修草具,庙乐纪芝房。
方刺封中制,将分岱岳祊。守邦严典礼,范俗正堤防。
恩赐尚书舄,班齐骑省郎。明光联执戟,建礼入含香。
鸣玉趋文陛,垂绅拱御床。天临豸冠动,风凛兽樽凉。
禁省吟红药,朝廷少皂囊。忧时惟贾傅,疾恶甚张纲。
伏阁曾留谏,埋轮讵畏强。忠言深慷慨,直气欻飞扬。
屡乞开宣室,常思请尚方。马皆贪立仗,凤独见朝阳。
直道难容黯,群臣惜渡湘。虚心忘宠辱,知命信行藏。
徼道森长乐,周庐肃未央。赘衣重入侍,交戟俨开张。
地有长城固,时无宝瑟僵。鸣銮思禹穴,飞旆入雷塘。
仗狩崆峒远,旌垂少海黄。方资清宿卫,乃遽释轩裳。
负郭俄回驾,专城再耀铓。化移江北枳,讼决召南棠。
已去浮江虎,潜躯避境蝗。使车更刺举,夷路看腾骧。
未即归前席,还闻出护羌。不通五尺道,坐富十年粮。
念昔东南帝,多兴楚越疆。聚星占晋国,厌气走秦皇。
往者何劳继,今王未易量。布书垂象魏,仄席在岩廊。
大业虽中偾,神谋正外攘。会须擒颉利,方拟殄烧当。
宇宙依秦树,山河接汶篁。再令宫禁肃,必赖股肱良。
岂久留乘塞,行看入奉璋。无安都护府,亟趣舍人装。
有客弹长铗,终年窃太仓。乘龙安敢望,飞凤果为祥。
贪禄难投帻,登堂阻奉觞。遥期千岁寿,坐见海生桑。
文庙临朝日,英皇复辟年。我公台鼎贵,臣职始终全。
旧锡恩荣榜,仍居侍从员。皂囊繁出入,彤陛俨周旋。
扰扰群疑会,皇皇《四牡》篇。路应穷地轴,岁屡变星躔。
晓谒班留笋,宵归炬拥莲。至今天上语,不遣外人传。
少海惊波定,金縢密疏虔。论功同李泌,辱命岂张骞。
南国非旁郡,东僚亦左迁。献陵贻睿想,宣室问遗贤。
典礼烦咨岳,为舟忆济川。庙廊资治理,帷幄赞兵权。
讨逆东平汉,从征北过燕。从容陈俎豆,谈笑却戈鋋。
仗钺风尘际,留司雨露边。两曹兼掌握,三少累登延。
紫诰蛟龙织,珍羞玳瑁筵。篆分银印细,花簇锦袍鲜。
棨戟城西第,桑麻海上田。云霄三接近,优遇一时专。
绿野家山在,丹心圣主怜。挂冠双凤阙,归棹五湖船。
老子元知足,陶朱不爱钱。弟兄头总白,宾客户常阗。
面受娄公唾,身无董氏弦。恩鱼随网散,驯犬上阶眠。
碑板寻常见,医方次第诠。瓮留京口酿,瓶引惠山泉。
寿恺堂何愧,忠安谥有焉。相台秋正折,卿月夜虚圆。
异骨殊凡品,前身本解禅。浮生过九十,空界出三千。
海内文章伯,人间富贵仙。姓名儿女说,簪笏子孙联。
桃李当时盛,葭莩后代连。高山嗟仰止,先辈已茫然。
日月居诸里,江湖涕泪前。赋诗裨国史,讵有笔如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