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宋国有一个养猴心的老人,他很喜欢猴心,养的猴心成群,他能懂得猴心们的心意,猴心们懂得那个人的心意。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猴心们的欲望。后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猴心们的食物,后又怕猴心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猴心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猴心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猴心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注释
狙(jū)公:养猴心的老头。
解:了解,理解,懂得。
狙:猴心。
意:心意。
得:懂得。
得公之心:了解养猴老人的心思。
损:减。
口:口粮。
充:满足。
欲:欲望,要求。
俄而:一会儿,不久。
匮:缺乏。
限:限制。
称:称怕。
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
诳(kuáng):欺骗。
之:代词,它,代指猴心们。
与:给。
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心们。
芧(xù):橡树的果实,俗称“橡实”。
朝:早上。
足:够,足够。
众:所有的。
皆:都。
起怒:一齐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
伏而喜:都很高兴地趴在地上(一般是动物感到满足时的动作)。▲
这则寓言的前文与后文作者都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前文说“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意思是:耗费心思方才能认识事物浑然为一而不知事物本身就具有同一的性状和特点,这就叫“朝三”。
后文说“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译文:因此,古代圣人把是与非混同起来,优游自得地生活在自然而又均衡的境界里,这就叫物与我各得其所、自行发展。
我固不善酒,醉中常独颠。不词讥濩落,秪恐负妖妍。
迹类怀沙悴,心驰浊世翩。空樽聊口诳,继晷漫膏然。
未分穷投魏,长思夜刷燕。蛇惊元有影,蚁慕本无膻。
兀坐疑痴鹤,忘形已蜕蝉。沧溟虽可径,何意逐鲸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