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啰唝曲六首·其三

刘采春 刘采春〔唐代〕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切勿嫁作商人妇,常把金钗当占卜的金钱。
每天都在江口盼望,几次都错认他人船。

注释
卜钱:占卜的金钱。金钱两面的图案不同,古人以为投掷金钱,观察它落地后的状况即可预测吉凶或归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三首。《全唐诗》录《啰唝曲六首》,以刘采春为作者,而元稹诗中只说她“能唱”,《云溪友议》则说“采春所唱一百二十首,皆当代才子所作”,接着举引了她所唱的歌词七首,其中六首五言的与《全唐诗》所录相同,另一首七言的却是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诗人于鹄的《江南曲》。因此,这《啰唝曲》虽是刘采春所唱,却不一定是她所作。胡应麟《诗薮》指出六首中的“四首,工甚,非晚唐调”,并说:“今系采春,非也。”刘采春究竟是不是此曲的作者,难以确证。

  据晚唐范摅《云溪友议》记述,刘采春是中唐时的一位女伶,擅长演唐代流行的参军戏。元稹曾有一首《赠刘采春》诗,赞美她“言词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徊秀媚多”,“选词能唱《望夫歌》”。《望夫歌》就是《啰唝曲》。方以智《通雅》卷二十九《乐曲》云:“啰唝犹来罗。”“来罗”有盼望远行人回来之意。当时,商人妻子的婚姻生活,已成了一个广泛的社会问 题。大批商人长期远行在外做生意,大量的妇女被留守家中,怨妇成群,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而刘采春的歌曲很好的把这些怨妇的心情表现了出来。这就是《啰唝曲》出现的社会基础。▲

赏析

  这首诗写商妇因盼归不归而产生的怨情。第一首怨真恨船,当然并不是真正怨恨所在,到第三首才点出真正怨恨的对象原来是她的夫婿,而夫婿之可怨恨,因为他是“重利轻别离”的商人。商人去后,自然盼其归来,而又不知归期何日,就只有求助于占卜。

  《云溪友议》所举刘采春的唱词中有一首于鹄的《江南曲》,后两句是“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也写占卜归期。这里用金钗代替金钱,想必为了取用便利,可见其占卜之勤。而由于归期无定,就又抱着随时会突然归来的希望,所以在占卜的同时,还不免要“朝朝江口望”。但望了又望,带来的只是失望,得到的只是“错认几人船”的结果。这位少妇既以金钗权当卜钱,又朝朝江口守望,足以说明其望归之切、期待之久,而错认船后的失望之深也就可想而知。▲

刘采春

刘采春

刘采春,淮甸(今江苏省淮安、淮阴一带)人,一作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是伶工周季崇的妻子。她擅长参军戏,又会唱歌,深受元稹的赏识,说她“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可见她在当时是一名很有影响的女艺人。 

猜您喜欢

援藤

张炜张炜 〔宋代〕

援藤穿藓扣云扉,清足高标显翠楣。
风月任随时事改,江山不被世情移。
虽无白酒留君醉,却有青编可自怡。
朱紫纷纷徒说贵,隐居真乐几曾知。

别高子勉兄弟

王铚王铚 〔宋代〕

南北奔波岁月催,足间浑未洗尘埃。
休将旧事从头说,且喜新年入手来。
千里远同传信雁,一枝同插未开梅。
浊醪有尽情无尽,醉人都门首重回。

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 其二

许月卿许月卿 〔宋代〕

对时思故国,客里厌南音。同谷凄凉恶,三闾感慨心。

赐衣聊杜句,要艾孰骚吟。莫说成都景,岷峨秋满襟。

和乐天为张建封侍儿盼盼作仍继五篇 其四

姜特立姜特立 〔宋代〕

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四五枝。池堑台倾何足怪,雍门弹处不须悲。

金刚随机无尽颂·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释印肃释印肃 〔宋代〕

真闻信不猜,无去亦无来。
声闻无见解,人天几万回。

写竹寄俞朝宗先生

王绂王绂 〔明代〕

与君一别十年馀,每见人来问起居。尽说丰神清似竹,霜明须发影疏疏。

自富池江入兴国军港留三日归回舟捷甚摭实写

董嗣杲董嗣杲 〔宋代〕

互此未入郡,入郡由别港。
不意好奇人,黄堂争说项。
说项非所私,况无适时资。
驱驰靡所惮,重苦登览悲。
开庆扰攘后,民力未通透。
如斯斗底郡,俗习因仍陋。
只今良二千,恳恻出心田。
耕桑匝原野,谣颂周市廛。
遡舟走麾下,容光托假借。
坐卧寄酸吟,转首已三夜。
将行慰我深,语语吐直心。
发笑酌我酒,垂情饷我金。
平生慨可至,毋若此急义。
忍违离荒津,陆行且无地。
秋寒筋骨疲,风雨更厄之。
病亦坐酒困,乐在遇己知。
下水浩然涉,出港何其捷。
及门只霎时,不想无吏接。

大茅峰四绝句 其一

陆文圭陆文圭 〔元代〕

悬崖石磴刷苔青,空谷无仙鬼亦灵。闻说游人多好事,谁能扶直半山亭。

古意送张学谕尹献县三首 其三

孙绪孙绪 〔明代〕

迢迢瀛海路,皑皑燕山雪。顽云夜不开,青灯寒自灭。

天低风力劲,布被冷如铁。晨起策羸马,遥望古城闑。

岂不念荼苦,所愧负先哲。前溪斫水渡,下见水澄澈。

心怀庙堂忧,孤囊正愁绝。

挽故知容州朝请陶公五首

罗一龙罗一龙 〔宋代〕

平生心事辱相知,矻矻逢人说项斯。
可恨襄阳失庞老,朔风吹泪送灵轜。
© 2023 诗篇堂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