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酬张少府

王维 王维〔唐代〕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唯 一作:惟)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人到晚年就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的心。
自思没有高策可以报效国家,只要求归隐家乡的山林。
迎着松林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自由自在。
世事如此,还问什么困厄与显达的道理,不如去良良水浦深处渔歌声音。

注释
酬:以诗词酬答。
张少府:名不详。少府,唐人称县尉为少府。从“君问穷通理”句看,张少府亦是诗人同道之人。
晚年:年老之时。唯:亦写作“惟”,只。
好(hào):爱好。
自顾:自念;自视。
长策:犹良计。
空知:徒然知道。
旧林:指禽鸟往日栖息之所。这里比喻旧日曾经隐居的园林。
吹解带:吹着诗人宽解衣带时的闲散心情。
解带:表示熟不拘礼,或表示闲适。
君:一作“若”。
穷通:困厄与显达。
理:道理。
渔歌:隐士的歌。
浦深:河岸的深处。▲

赏析

  这是一首赠友诗。全诗写情多于写景。此诗前四句全是写情,隐含着诗人伟大抱负不能实现的矛盾苦闷心情。颈联写隐逸生活的情趣,情景浑成,物我两忘,以动写静,为高人达士作了传神的写照。末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作结,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有韵味。全诗着意自述“好静”之志趣,写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快意,并表示自己对天地间的大道理有所领悟,已经能超然物外,从表面上看似乎很达观,但从诗意中,还是透露出一点点失落、苦闷的气息。

  诗开头就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描述了晚年唯好清静、万事皆不关心的心态,看似达观,实则表露出诗人远大抱负无法实现的无奈情绪。说自己人到晚年,唯好清静,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了,乍一看,生活态度消极之至,但这是表面现象。仔细推求起来,这“唯好静”的“唯”字大有文章。一是确实“只”好静。二是“动”不了才“只得”好静。三是显示出极端消极的生活态度。既不写中年、早年“唯好静”,却写晚年变得“唯好静”,耐人寻味。如细细品味,不难发现此中包含着心灵的隐痛。

  颔联紧承首联,“自顾无长策”道出诗人理想的破灭和思想上的矛盾、痛苦,在冷硬的现实面前,深感无能为力。既然理想无法实现,就只好另寻出路。入世不成,便只剩下出世一条路了。亦即跳出是非场,放波山水,归隐田园,“空知返旧林”。一个“空”字,包含着几多酸楚与感慨!此两句亦透露了一个中年消息。王维此时虽任京官,但对朝政已经完全失望,开始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正是他此时内心的真实写照。

  王维早年,怀有政治抱负的雄心,在张九龄任相时,他对现实充满希望。然而,没过多久,张九龄罢相贬官,朝政大权落到奸相李林甫手中,忠贞正直之士一个个受到排斥、打击,政治局面日趋黑暗,王维的理想随之破灭。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愿意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自顾无长策”,就是他思想上矛盾、苦闷的反映。他表面上说自己无能,骨子里隐含着牢骚。尽管在李林甫当政时,王维并未受到迫害,实际上还升了官,但他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却越来越加深了。对于这个正直而又软弱、再加上长期接受佛教影响的封建知识分子来说,出路就只剩下跳出是非圈子、返回旧时的园林归隐这一途了。“空知返旧林”意谓:理想落空,归隐何益?然而又不得不如此。在他那恬淡好静的外表下,内心深处的隐痛和感慨,还是依稀可辨的。

  颈联写的是诗人归隐“旧林”后的通送适意。理想落空的悲哀被“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闲适所取代。摆脱了仕宦的种种压力,诗人可以迎着松林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然而在这恬淡闲适的生活中,依然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隐痛和感慨。诗人肯定、赞赏那种“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实际上是他在苦闷之中追求精神解脱的一种表现。这既含有消极因素,又含有与官场生活相对照、隐示厌恶与否定官场生活的意味。

  “松风”、“山月”均含有高洁之意。王维追求这种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说他逃避现实也罢,自我麻醉也罢,无论如何,总比同流合污、随波逐流好。诗人在前面四句抒写胸臆之后,抓住隐逸生活的两个典型细节加以描绘,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形象画面,将“松风”、“山月”都写得似通人意,情与景相生,意和境相谐,主客观融为一体,这就大大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

  尾联诗人借答张少府,用《楚辞·渔父》的结意现出诗人企羡渔父悠然独居,不问人间穷通。歌入浦,以不答为咎,合不尽之意于言外。“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照应了“酬”字;同时,又妙在以不答作答:若要问我穷通之理,我可要唱着渔歌向河浦的深处去了。末句含蓄蕴藉,耐人咀嚼,似乎在说:世事如此,还问什么穷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块归隐去吧!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画面,用它来结束全诗,可真有点“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的“神韵”。王维避免对当世发表议论,隐约其词,似乎在说:通则显,穷则隐,豁达者无可无不可,何必以穷通为怀。而联系上文来看,又似乎在说:世事如此,还问什么穷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块归隐去吧!这就带有一些与现实不合作的意味了。

  从表面上看,诗人显得很达观。可是,这种对万事不关心的态度,正是一种抑郁不满情绪的表现,字里行间流露出不得已的苦闷,说明了诗人仍然未忘朝政,消沉思想是理想幻灭的产物。“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两句含义是非常深永的。他没有回天之力,又不愿同流合污,只能洁身隐遁。他又故意用轻松的笔调描写隐居之乐,并对友人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大有深意,似乎只有在山林生活中他才领悟了人生的真谛,表现出诗人不愿与统治者合作的态度,语言含蓄有致,发人深思。诗的末句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画面,含蓄而富有韵味,耐人咀嚼,发人深思,正是这样一种妙结。▲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是王维写给张少府的作品。从题目冠以“酬”字看,当是张少府先有诗相赠,王维再写此诗为酬。

简析

  《酬张少府》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颔联全是写情,隐含着诗人伟大抱负不能实现的矛盾苦闷心情;颈联写隐逸生活的情趣,情景浑成,物我两忘,以动写静,为高人达士作了传神的写照;尾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作结,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有韵味。全诗着意自述“好静”之志趣,写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快意,并表示他对天地间的大道理有所领悟,已经能超然物外,从表面上看似乎很达观,但从诗意中,还是透露出失落、苦闷的气息。

王维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猜您喜欢

游补陀

盛熙明盛熙明 〔元代〕

惊起东华尘土梦,沧洲到处即为家。山人自种三株树,天使长乘八月槎。

梅福留丹赤似橘,安期送枣大于瓜。金仙对面无言说,春满幽岩小白花。

清平乐

元好问元好问 〔金朝〕

香团娇小。拍拍春多少。一树铅华春事了。消甚珠围翠绕。

生经闹簇枯枝。只愁吹破胭脂。说与东风知道,杏花不看开时。

怀玉送至龙江舟中而别用韵

庄昶庄昶 〔明代〕

三夜摊书共烛花,先生高兴尚难拿。还骑乌府青骢马,来送龙江老钓槎。

水鸟野怀虽决去,云龙深望本无涯。何人更有相思梦,不到长安御史家。

出游

陆游陆游 〔宋代〕

吴地清明未减寒,梨花初动杏花残。
平沙漫漫人争度,微雨萧萧客跨鞍。
野寺吹螺作春会,山邮籴米具朝餐。
已开九帙吾何觊,时说金丹强自宽。

送胡叔献被召二首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解瑟于今又再秋,弓旌所致总名流。
积轻曾覆祁公鼎,偏重能翻涑水舟。
袖里缠文差快意,局傍观弈尚私忧。
信庵丞相如通讯,为说狂生霜满头。

雨中游仗锡

舒亶舒亶 〔宋代〕

何人仗锡过千峰,雨里风烟转不穷。暗壑水声清决决,深岩花气湿濛濛。

遥知雪岭开亭近,旧说云乡有路通。自恨青鞋踏城郭,仙游长在梦魂中。

盖竹庙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借榻丛祠日已曛,办看频此谒灵君。
傥来梦事休重卜,向去诗材进几分。
明主不消人谏猎,故山空使空移文。
寄书报与荆妻说,十袭荷衣莫要焚。

五日晨兴说既济彖殊惬因古调

钱时钱时 〔宋代〕

端平元年初复古,欢喜群生脱危阻。
蚕香麦熟喧里闾,蒲糁艾花照樽俎。
我本宜俗俗不宜,未学痴儿□蝇虎。
朝来一撤既济户,此时欣然对端午。

和颜长官百咏

朱继芳朱继芳 〔宋代〕

裹饭驱儿候暖耕,塍泥滑滑不堪行。如何说得农家苦,雨笠风蓑过一生。

礼席致语

姚勉姚勉 〔宋代〕

月姊当年付桂香,君家上第绿衣郎。
只今盛事追龙首,又此佳占叶凤凰。
暖律潜回燕谷冷,名花尽压洛城芳。
从今不把朱陈说,百世姚邹话柄长。
© 2023 诗篇堂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