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译文

送刘评事充朔方判官赋得征马嘶

高适 高适〔唐代〕

征马向边州,萧萧嘶不休。
思深应带别,声断为兼秋。
岐路风将远,关山月共愁。
赠君从此去,何日大刀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征马前往边地灵州,萧萧嘶鸣一直不停歇。
意绪一沉应带离别,声音凄绝为隔三秋。
送别之地的风将一直伴随着你去往远方,关山制约与你同分忧愁。
在这里赠诗为你送别,你什么时候才能回还呢?

注释
刘评事:名未详。岑参在《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应为同一人。评事,官名,掌平决刑狱,属大理寺。《新唐书·百官志》:“大理寺在评事,掌两使推按。”大理寺在评事八人,从八品下。
朔方:即朔方节度使,是唐时十个节度使之一,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市西南。《旧唐书·地理志》:“朔方节度使,捍御北狄,统经略、丰安、定远、西受降城、东受降城、安北都护、振武等七军府。朔方节度使,治灵州,管兵六万四千七百人,马四千三百疋,衣赐二百万疋段。”
征马:两行之马。
边州:边地的州郡。此指朔方节度使所在地灵州。
萧萧:马鸣声。《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疏:“惟闻萧萧然马鸣之声。”嘶:马鸣。敦煌选本作“听”。
思:思绪。带别:夹杂着别离之情。
兼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秋天,言时间之久。此处“兼”用为动词,与“带”相对。鲍照《上浔阳还都道中作》:“俄思甚兼秋。”李善注:“兼犹三也。毛诗曰:‘一日不见如三秋。’”
岐路:分岔路口。这里指送别分手之处。
将:犹言伴从,伴随。《诗经·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大刀头:隐语。大刀在环,“环”谐音“还”,隐含回还之意。《乐府解题》:“大刀头者,刀头在环也。何当大刀头者,何日当还也。”是以“大刀头”为还乡的隐语。▲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送别刘评事时作,地点应在长安。参照岑参《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则送别直至函谷关。高适一生四次入京,首次年纪尚轻,第三次十分仓促,第四次事务繁忙,故此诗当作于第二次入京时,即唐玄宗开元二年(735),此时朔方节度使为牛仙客。一说此诗是天宝十一载(752)秋天作于长安。刘评事是大理寺的属官,他是以“评事”这个官衔出任朔方节度使判官而离京的,朔方节度使的治所在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

高适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猜您喜欢

连日大寒夜坐复苦饥戏作短歌

陆游陆游 〔宋代〕

翁饥不能具小餐,儿冻何由成复褌?藏书充栋读至老,固愿少出苏黎元。
念当万事度可否,肯使一恨弥乾坤。
古来贤达多晚谬,千载遗笑绮与园。
老翁肝心等铁石,他年骨朽此固存。
村沽虽薄亦取醉,起看江月倾金盆。

山中题古墓

葛天民葛天民 〔宋代〕

冢荒无树亦无碑,土面砖痕似灼龟。
坏道尚存翁仲守,传家知是子孙谁。
又成东海终难料,欲锢南山最可悲。
要寄此情浮世去,临流说与落花知。

春日与客谈旧事有不能忘者纪以小诗 其一

顾清顾清 〔明代〕

贤科采掇误知名,素卷青衣守进呈。两字早从提笔定,白头空愧古人情。

颂古一百首

释智愚释智愚 〔宋代〕

大人境界终难到,到后如何说向人。
不是当人知见力,莫将知见别疏亲。

清暑殿

马之纯马之纯 〔宋代〕

见说当持百尺梁,四围修竹翠云长。
正当盛暑都无热,不有薰风亦自凉。
那与人间同日月,直疑天上两阴阳。
有时更取龙皮浸,凛凛如飞六月霜。

怀旧二首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童蒙颇慕舞雩乐,老病犹参立雪碑。
愧我高年成后殿,输他半夜得单传。
著书有子诠中说,覆瓿无人守太玄。
董薛程仇皆已矣,萤窗谁共辑遗编。

赠净因臻长老

苏辙苏辙 〔宋代〕

十方老僧十年旧,燕坐绳床看奔走。
远游新自济南来,满身自觉多尘垢。
暖汤百斛劝我浴,骊山衮衮泉倾窦。
明窗困卧百缘绝,此身莹净初何有。
清泉自清身自洁,尘垢无生亦无灭。
振衣却起就华堂,老僧相对无言说。
南山采菌软未干,西园撷菜寒方茁。
与君饱食更何求,一杯茗粥倾铜叶。

龄叟得稼山好语因赞之

陈著陈著 〔宋代〕

高怀不是爱山行,钟鼓楼高有宿盟。
今夜老禅联榻卧,定应说到有西成。

晨炊泉水塘,村店无肉,只卖笋蕨,嘲亭父

杨万里杨万里 〔宋代〕

屠门深闭底须愁,土锉无烟也莫羞。
笋便落林犹胜肉,蕨才出土更烧油。
万钱下箸今安在,一饭流匙饱即休。
吾道藜羹元不糁,至今讳杀古陈州。

乙未和孟天炜都司见寄五首 其五

顾瑛顾瑛 〔元代〕

闻道君王自早参,每虚前席问江南。何人医手如秦缓,有客能棋似李憨。

© 2023 诗篇堂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