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牧童

吕岩 吕岩〔唐代〕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注释
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
铺:铺开。
横野:辽阔的原野。
弄:逗弄,玩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用来遮风挡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赏析

  这首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宁。

  “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视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一个“铺”字,表现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

  “笛弄晚风三四声。”描述了听觉上的感受,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出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具有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归来饱饭黄昏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直接描写牧童,牧童吃饱了饭,已经是黄昏之后了。

  “不脱蓑衣卧月明”描写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诗人没有描写牧童躺下做什么,牧童可能是想舒展下身子,也可能是欣赏月色。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牧童》一诗,不仅让读者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读者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该诗反映了诗人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诗中尽道牧童生活的闲逸与舒适。此诗委婉劝说钟傅趁早离开那尔虞我诈、角名竞利的官场,回归田园,过牧童那样无欲无求的生活。在此诗中,牧童即是以智者的化身出现为迷失在宦途中的钟傅指路,而其人未必真是牧童。本诗语言朴直清新,明白如话,表现出一种“由工入微,不犯痕迹”的精湛功夫。▲

创作背景

  钟傅原本是一个书生,因李宪推荐做了兰州推官,但是仕途不顺,多次被降职。钟傅在镇守平凉(今甘肃省平凉县)的时候,曾经与一位道士闲游,看见一个牧童牵着一头大黄牛来到院子里。道人说此牧童会作诗,钟傅不信。牧童应道人之请,即兴作下此诗。

简析

  《牧童》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反映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首句描述视觉上的感受,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次句描述听觉上的感受,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第三句笔锋一转,开始直接描写牧童;末句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全诗展现出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亦委婉劝说钟傅趁早离开那尔虞我诈、角名竞利的官场,牧童即是以智者的化身出现为迷失在宦途中的钟傅指向归往田园的路。

吕岩

吕岩

吕岩,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喦,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猜您喜欢

偈颂一百零二首

释绍昙释绍昙 〔宋代〕

打头不遇作家,谩说俱轮先度。
饶伊诸漏顿超,到底终成染污。
不染污,活眼点开,
光吞寰宇。

论诗绝句依老人韵

林泳林泳 〔宋代〕

删后纷纷竞长雄,诗家妙处几家同。
门前荒草深三尺,老艾当年说国风。

文叔兄以泉州丈之亡自萍乡奔赴归途以书约相见会蕃留邑中得以合并时复闻袁州先生之讣哀伤之馀诗以叙别

赵蕃赵蕃 〔宋代〕

一雪五日阴,冰冻吹不裂。今晨定何朝,万里来霁色。

我将还山中,已驾还复辍。故人有书至,会面不可失。

故人江西吏,何为浙东役。恸哭竹林回,我实门下客。

去年送朝天,除书报三易。心知以病辞,岂料成死隔。

东怀丧未赴,西望讣复得。追惟平生游,语泪相陨杂。

僧房幸小驻,聊以舒郁结。酒固不成欢,梅开况当说。

吴中言情寄鲁望

皮日休皮日休 〔唐代〕

古来伧父爱吴乡,一上胥台不可忘。
爱酒有情如手足,除诗无计似膏肓。
宴时不辍琅书味,斋日难判玉鲙香。
为说松江堪老处,满船烟月湿莎裳。

陶渊明醉石

项安世项安世 〔宋代〕

石君匪招陶,陶子岂知石。
偶然一醉间,成此千年迹。
当时素心人,邻里今谁宅。
悠然独君在,入我晦翁室。
翁去三十年,伊余复来客。
山甿道之前,崖路人久以塞。
攀缘出藤萝,指点见颅蹠。
想当酣卧时,不记苔藓泐。
无论牛马后,况说有刀尺。
持杯荐寒泉,叹息书此墨。

九月十六日游南内值大风雨归而雪满西岫矣

徐渭徐渭 〔明代〕

宝树琼台夹梵轮,星坛月宇讵非神。
从来天上游俱梦,说向人间恐未真。
风雨故梢铜网翼,鱼龙欲活石桥麟。
寻诗正是回驴处,忽面西山雪照人。

得茅鹿门别驾广平消息

沈鍊沈鍊 〔明代〕

故人嗟远道,书是雁传来。不因迁客苦,谁为寄江梅。

驿路长驱马,官亭独举杯。悬知汉廷吏,当识贾生才。

胡忠安公挽诗四十韵

李东阳李东阳 〔明代〕

文庙临朝日,英皇复辟年。我公台鼎贵,臣职始终全。

旧锡恩荣榜,仍居侍从员。皂囊繁出入,彤陛俨周旋。

扰扰群疑会,皇皇《四牡》篇。路应穷地轴,岁屡变星躔。

晓谒班留笋,宵归炬拥莲。至今天上语,不遣外人传。

少海惊波定,金縢密疏虔。论功同李泌,辱命岂张骞。

南国非旁郡,东僚亦左迁。献陵贻睿想,宣室问遗贤。

典礼烦咨岳,为舟忆济川。庙廊资治理,帷幄赞兵权。

讨逆东平汉,从征北过燕。从容陈俎豆,谈笑却戈鋋。

仗钺风尘际,留司雨露边。两曹兼掌握,三少累登延。

紫诰蛟龙织,珍羞玳瑁筵。篆分银印细,花簇锦袍鲜。

棨戟城西第,桑麻海上田。云霄三接近,优遇一时专。

绿野家山在,丹心圣主怜。挂冠双凤阙,归棹五湖船。

老子元知足,陶朱不爱钱。弟兄头总白,宾客户常阗。

面受娄公唾,身无董氏弦。恩鱼随网散,驯犬上阶眠。

碑板寻常见,医方次第诠。瓮留京口酿,瓶引惠山泉。

寿恺堂何愧,忠安谥有焉。相台秋正折,卿月夜虚圆。

异骨殊凡品,前身本解禅。浮生过九十,空界出三千。

海内文章伯,人间富贵仙。姓名儿女说,簪笏子孙联。

桃李当时盛,葭莩后代连。高山嗟仰止,先辈已茫然。

日月居诸里,江湖涕泪前。赋诗裨国史,讵有笔如椽。

一枝花 药方

王处一王处一 〔金朝〕

普劝门中友。妙药时人有。先师亲说下,与君修。一味真心,系缚休教走。柔弱为引子,低下服之,论甚食前食后。大忌气财并色酒。闹处稀开口。忘情恩爱断,罢忧愁。依方修合,更不伤怀袖。谨服三五载,返老还童,管得长生不朽。

题王顺伯秘书所藏兰亭修禊帖

袁说友袁说友 〔宋代〕

永和九年暮春日,兰亭修禊群贤集。
含毫欲下意已先,媚日暄风佐摇笔。
当时一笔三百字,但说斯文感今昔。
谁知已作尤物看,流传人间天上得。
天高地远閟不示,仅许一二翻摹勒。
忽然飞上白云俱,径入昭陵陪玉骨。
识真之士已绝少,真者一去嗟难觅。
纷纷如事眼空眩,只把残碑慕真迹。
萧郎袖去明真赝,定武传来差甲乙。
如丁如爪辨形似,不丰不露分肥瘠。
人亡无复见风流,漫费精神疲得失。
临川先生天下士,古貌古心成古癖。
搜奇日当老不厌,如渴欲饮饥欲食。
有时瞥眼道傍见,倒屣迎之如不及。
牙签轴已过三万,集古录多千卷帙。
平生著意右军处,并蓄兼收一何力。
赏音本在笔墨外,何必此优而彼劣。
清波万顷浑一点,明月一轮云半入。
是中元不碍真趣,气象典刑尤历历。
知我罪我春秋乎,政尔未容言语直。
我方随群厚其嗜,门户弗强才仅立。
几年冥搜政无那,剩欲流涎分半席。
阅公善本三四五,不觉长歌书卷侧。
羲之死矣空费公家九万笺,安得斯人写金石。
© 2023 诗篇堂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