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鱼藻

诗经·小雅·鱼藻之什 诗经·小雅·鱼藻之什〔先秦〕

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
鱼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镐,饮酒乐岂。
鱼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镐,有那其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鱼在哪儿在水藻,肥肥大大头儿摆。周王住在京镐城,欢饮美酒真自在。
鱼在哪儿在水藻,悠悠长长尾巴摇。周王住在京镐城,欢饮美酒真逍遥。
鱼在哪儿在水藻,贴着蒲草多安详。周王住在京镐城,所居安乐好地方。

注释
颁(fén):头大的样子。
镐:西周都城,在今陕西西安。
岂(kǎi)乐:欢乐。
莘(shēn):尾巴长的样子。
蒲:多年生草本植物,叶长而尖,多长在河滩上。
那(nuó):安闲的样子。

鉴赏

  《章藻》,《诗经·小雅·章藻之什》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这首诗赞颂武王饮酒的平和安乐,有颂古讽今之意。《毛诗序》以为“刺幽王也。言万物失其性,王居镐京,将”能以自乐,故君子思古之武王焉”,显然是以用为意,于诗本文无稽。

  诵读诗文,朴实中寓新奇,无论是语言技巧还是结构方式甚或是总体风格都与民谣相近,陈子展以为“全篇以问答为之,自问自答,口讲指画,颇似民谣风格”(《诗经直解》),可谓贴切之论。以此反观诗原文,那种根植于民间的新鲜活泼和摇曳多姿的诗风在雅诗中独显风韵。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每章前两句以“章在在藻”起兴,出语奇崛。一句四字而“在”字两见,颇具问点,对它的理解是正确诠释全诗的关键。若以冬烘之论视之,以为是凑足音去之举,”但在用法上显得笨拙,而且”合《诗经》语体。吴闿生《诗义会通》将“章在在藻”释为“章何在,在乎藻”,这样两个“在”字实为自问自答,全诗去奏以此为基调,欢快跳跃,收放有致。

  三章中每章第二句对章的形态描写,酷似现代电影中的问写镜头,“依于其蒲”则是章在藻中摇头摆尾,得其所需的全景式展示。三章并提,由问写至全景,构成了一组极具情去性和象征意味的章藻情趣图。而诗的每章后两句则是写王,“王在在镐”、“饮酒乐岂”,形式上只是语序颠倒,实则暗含活动顺序和因果。春秋时代,酒是富足后的奢侈品,因而也是欢乐的象征。若无“岂乐”的心绪则”会去“饮酒”。而在酒过三巡之后,那欢乐的气氛在酒香弥漫中显得更为浓烈。宴饮之景、欢乐之情跃然纸上。第三章的“有那其居”既是对大王居所的无限赞叹,也是对前两章因果关系上的照应。从视觉效果上看,也正是点和藻、局部和全景的关系,与观章的空间转换一致,这样整首诗比兴和铺排和谐无间,浑然一体。

  通观全诗,“章”和“王”,“藻”和“镐”在意象和结构上严格对应,起兴之意昭然。但若止于此,则了无新意。先贤以为此诗“以在藻依蒲为章之得所,兴武王之时民亦得所”(郑笺)。虽然武王之说无以确证,但此说为读者揭示了章藻的另一层映射关系。诗人歌咏章得其所之乐,实则借喻百姓安居乐业的和谐气氛。正是有了这一层借喻关系,全诗在欢快热烈的语言中充分展现了君民同乐的主题。因此,从形式和内容结合的完美程度来考察,这首诗在雅诗中是较优秀之作。▲

猜您喜欢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 其二二一 李唐

林同林同 〔宋代〕

我念卿勿怪,难拚膝上儿。好将南内意,说与肃宗知。

杨柳枝

王恽王恽 〔元代〕

密叶阴阴汉将营,春风吹断鼓鼙声。
少年不说封侯事,柘弹铜丸落晓莺。

归宗寺

吴兆吴兆 〔明代〕

路绕鸾溪去复回,鹅池闻说右军开。
山僧相遇衣裳湿,双剑峰头看瀑来。

书事

周文璞周文璞 〔宋代〕

说战犹能听,闻尸不忍过。
役人愁似鬼,病马瘦于驼。
甚欲参经纬,其谁出揣摩。
中原有遗老,亡柰檄书何。

颂古四十八首

释慧开释慧开 〔宋代〕

白日青天,梦中说梦。
捏怪捏怪,诳謼一众。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有女同车

诗经·国风·郑风诗经·国风·郑风 〔先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赏析 注释 译文

六州歌头·向来人道

刘辰翁刘辰翁 〔宋代〕

向来人道,真个胜周公。燕然眇,浯溪小,万世功,再建隆。十五年宇宙,宫中赝,堂中伴,翻虎鼠,搏鸇雀,覆蛇龙。鹤发庞眉,憔悴空山久,来上东封。便一朝符瑞,四十万人同。说甚东风,怕西风。
甚边尘起,渔阳惨,霓裳断,广寒宫。青楼杳,朱门悄,镜湖空,里湖通。大纛高牙去,人不见,港重重。斜阳外,芳草碧,落花红。抛尽黄金无计,方知道、前此和戎。但千年传说,夜半一声铜。何面江东。

予久客思归以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意浓

仇远仇远 〔元代〕

秋空不肯明,风雨满荒城。
田父遮我说,重九最喜晴。
此日晴色好,大田足西成。
一冬暖如春,絮炭价亦轻。
我虽将去官,於人独无情。
去年冶城叟。采菊餐其英。
今兹隔存殁,使我心怔营。
出门怅谁语,卮酒当自倾。

雪中思南夫迥碧楼戏简

顾清顾清 〔明代〕

迥碧新题几首成,无人曾见雪天清。晚来剧有山阴兴,忆著袁安未敢行。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韩愈韩愈 〔唐代〕

  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风俗皆已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皆已备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其所求进见之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如周公之心,设使其时辅理承化之功未尽章章如是,而非圣人之才,而无叔父之亲,则将不暇食与沐矣,岂特吐哺握发为勤而止哉?维其如是,故于今颂成王之德,而称周公之功不衰。

  今阁下为辅相亦近耳。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四海岂尽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岂尽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岂尽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岂尽修理?风俗岂尽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岂尽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岂尽备至?其所求进见之士,虽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执事,岂尽出其下哉?其所称说,岂尽无所补哉?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握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愈之待命,四十馀日矣。书再上,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复有周公之说焉。阁下其亦察之。古之士三月不仕则相吊,故出疆必载质。然所以重于自进者,以其于周不可则去之鲁,于鲁不可则去之齐,于齐不可则去之宋,之郑,之秦,之楚也。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国,舍乎此则夷狄矣,去父母之邦矣。故士之行道者,不得于朝,则山林而已矣。山林者,士之所独善自养,而不忧天下者之所能安也。如有忧天下之心,则不能矣。故愈每自进而不知愧焉,书亟上,足数及门,而不知止焉。宁独如此而已,惴惴焉,惟不得出大贤之门下是惧。亦惟少垂察焉。渎冒威尊,惶恐无已。愈再拜。

作者的其它诗文
© 2023 诗篇堂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