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鹤

刘伯琛 刘伯琛〔清代〕

松老霜天鹤病深,十洲灵药渺难寻。离褷倦羽犹思舞,激楚哀鸣尚伴吟。

莫谓气清邪不入,应缘骨瘦瘴相侵。寒宵独向苍苔立,谁识凌霄一片心。

刘伯琛

刘伯琛

刘伯琛,安徽桐城人。清道光九年(1829)随澎湖通判丁秉南渡澎,任记室。

猜您喜欢

寄汝阴少师

苏轼苏轼 〔宋代〕

得时行道善知终,猛退如公世罕逢。
掷弃浮名同敝屣,保全高节似寒松。
文章千古进谟诰,勋业三朝镂鼎锺。
见说新堂频燕会,故时宾客定相容。

寄怀子进昆仲三首

赵蕃赵蕃 〔宋代〕

雁不归时闻有行,雁南飞处更关情。
三年有句说还往,半载无书存死生。
莫叹河山殊举目,会须童仆为欢迎。
四方取友吾非乏,孰若君家贤弟兄。

寒岩分韵得水字

韩元吉韩元吉 〔宋代〕

青山如幽人,不肯住城市。
管从城市来,一见消吝鄙。
平时与周旋,况复非俗士。
我初见南山,秀色纷可喜。
谓言官尘埃,洗涤端在此。
经时未一至,引望若千里。
昨朝得休暇,佳兴难自己。
秋愿丽新晴,景物为清美。
独游已不恶,更约二三子。
初从涧壑危,稍入岩石倚。
白云随杖藜,苍烟生屐齿。
主翁亦好事,结茆修竹底。
庭人百无有,屈曲但流水。
客来了不问,花草自红紫。
岂无一樽酒,欲饮还遽止。
归鞍不可速,吾亦聊洗耳。

陈钦若时寓盘龙作诗寄之因纪吟咏之美

欧阳澈欧阳澈 〔宋代〕

凛凛冰霜嚼齿牙,沈沈清夜咏檐花。摩云气逸干星斗,落纸词妍带绮霞。

醉扫麝煤奔渴骥,困纡象管引秋蛇。拟寻红树赓诗社,却日挥戈不许斜。

和颜长官百咏

朱继芳朱继芳 〔宋代〕

裹饭驱儿候暖耕,塍泥滑滑不堪行。如何说得农家苦,雨笠风蓑过一生。

挽章

陈造陈造 〔宋代〕

隐操人将处士看,宁知器业自槃槃。
襄阳耆旧今馀几,儒馆先生定莫攀。
元亮归来犹责子,德公老去竟无官。
子孙忠孝联三绶,说似前人合厚颜。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杵声齐·砧面莹

贺铸贺铸 〔宋代〕

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忆旧游·为人题玉珰缄札说部

陈家庆陈家庆 〔清代〕

看冰盘换日,玉笛邀凉,坐对花前。蜜意浓于酒,问琼楼甚处,梦赋游仙。

旧时几多芳事,留取数华年。有彩笔娇春,银灯照夜,偷寄蛮笺。

凄然。别来后、祗锦字封愁,人在愁边。消息何由达,喜韶光正好,易补情天。

一片蕙情兰思,私语属婵娟。笑忙煞词人,零缣剩墨和泪编。

和黄宰招饮

洪咨夔洪咨夔 〔宋代〕

大都春色三分耳,能得眉头几度开。
见说东家酒初熟,不论今雨也须来。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争臣论

韩愈韩愈 〔唐代〕

  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行古人之道,居于晋之鄙。晋之鄙人,熏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大臣闻而荐之,天子以为谏议大夫。人皆以为华,阳子不色喜。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

  愈应之曰:是《易》所谓恒其德贞,而夫子凶者也。恶得为有道之士乎哉?在《易·蛊》之“上九”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蹇》之“六二”则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夫亦以所居之时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也。若《蛊》之“上九”,居无用之地,而致匪躬之节;以《蹇》之“六二”,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则冒进之患生,旷官之刺兴。志不可则,而尤不终无也。今阳子在位,不为不久矣;闻天下之得失,不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为不加矣。而未尝一言及于政。视政之得失,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问其官,则曰谏议也;问其禄,则曰下大夫之秩秩也;问其政,则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且吾闻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今阳子以为得其言乎哉?得其言而不言,与不得其言而不去,无一可者也。阳子将为禄仕乎?古之人有云:“仕不为贫,而有时乎为贫。”谓禄仕者也。宜乎辞尊而居卑,辞富而居贫,若抱关击柝者可也。盖孔子尝为委吏矣,尝为乘田矣,亦不敢旷其职,必曰“会计当而已矣”,必曰“牛羊遂而已矣”。若阳子之秩禄,不为卑且贫,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哉?

  或曰:否,非若此也。夫阳子恶讪上者,恶为人臣招其君之过而以为名者。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书》曰:“尔有嘉谟嘉猷,则人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于外,曰:斯谟斯猷,惟我后之德”若阳子之用心,亦若此者。愈应之曰:若阳子之用心如此,滋所谓惑者矣。入则谏其君,出不使人知者,大臣宰相者之事,非阳子之所宜行也。夫阳子,本以布衣隐于蓬蒿之下,主上嘉其行谊,擢在此位,官以谏为名,诚宜有以奉其职,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天子有不僭赏、从谏如流之美。庶岩穴之士,闻而慕之,束带结发,愿进于阙下,而伸其辞说,致吾君于尧舜,熙鸿号于无穷也。若《书》所谓,则大臣宰相之事,非阳子之所宜行也。且阳子之心,将使君人者恶闻其过乎?是启之也。

  或曰:阳子之不求闻而人闻之,不求用而君用之。不得已而起。守其道而不变,何子过之深也?愈曰: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乂,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孜孜矻矻,死而后已。故禹过家门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岂使自有余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耳目之于身也,耳司闻而目司见,听其是非,视其险易,然后身得安焉。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时人者,圣贤之身也。且阳子之不贤,则将役于贤以奉其上矣;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闵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

  或曰:吾闻君子不欲加诸人,而恶讦以为直者。若吾子之论,直则直矣,无乃伤于德而费于辞乎?好尽言以招人过,国武子之所以见杀于齐也,吾子其亦闻乎?愈曰: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非以为直而加人也。且国武子不能得善人,而好尽言于乱国,是以见杀。《传》曰:“惟善人能受尽言。”谓其闻而能改之也。子告我曰:“阳子可以为有道之士也。”今虽不能及已,阳子将不得为善人乎哉?

© 2023 诗篇堂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